隱宗宗主 作品

第85章 匠人的地位

    聽到黎漢明的問題,餘介搵與黎兆勳尷尬的相視了一眼後回道:“回明王,匠人倒是招募了不少,就是黎公子用的方法有些不好看。”

    “只要人招來了就行,你們管他方法好不好看呢。”說是這麼說,不過黎漢明還是好奇的問了一句:“他難道去綁來的不成?”

    黎兆勳聞言尷尬一笑後回道:“回明王,我二哥說對待匠人沒必要像對待那些學子那樣文縐縐的,只要看上的,直接讓人綁了來就是。”

    其實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孔子亦不輕視各類憑手藝吃飯的人,他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而且工匠的社會地位並不低,如大家所熟知的中國建築業以及木匠的鼻祖魯班,憑自己的技藝做到了楚國的大夫。

    墨子少年時期做過牧童,學過木工,像是一位工匠界的行業領袖。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認識追隨墨子,隨後逐步形成了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齊國的管仲提出著名的“四民分工論”,即“士農工商”四種身份的人分開居住,分別培養,使自得技藝臻於完美。

    對於工匠,他的建議是:讓手工業者聚集在一起居住,觀察四季不同的需求,辨別器用質量的精粗美醜,估量它們的用途,選用材料時要比較其中的好壞並使其恰到好處。

    從漢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工匠社會地位大倒退。作為可以和儒家抗衡的墨家從漢代開始衰弱,墨家的衰弱也伴隨著工匠深灰地位的大倒退。

    匠人在漢代及以後的不管那個朝代,身份地位都很低下,這裡除了黎漢明這個現代人重視他們外,哪怕就是匠人出身的餘介搵也不會高看他們一眼。

    科舉制度對有限的促進社會平等,階層流動起到很好地作用,使平民子弟能夠進入到國家的管理層。

    可在另一方面卻使古代中國付出了代價,其中包括製造業技術進展緩慢,有些領域甚至出現了倒退。社會上的聰明人都想著去讀書,應考,當官。而去做工匠的,往往是被生活所迫的貧寒子弟。

    而一個能工巧匠如果憑手藝過上了不錯的生活,手頭寬裕了,他想到的一定是讓兒子去讀聖賢書,參加科舉,脫離工匠階層而做官。

    於是,整個工匠階層都是沒受過什麼教育甚至大字不識幾個的體力勞動者,工藝的好壞完全依靠工匠的精神和敬業態度。

    這也就解釋了中國古代沒有從工藝邁進工程技術科學的門檻的原因。

    中國古代在工程技術領域確實相對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水平高,但這些成就都是建立在工匠的經驗之上的,沒有從科學層面進行總結、歸納。純靠經驗再往上走,很快就到了天花板,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要想發展工業,黎漢民唯有提升工匠的地位才行,不過這件事只能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去做,不然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倒是不但匠人的地位沒提升上去,還會引來其他人的反對。

    想到這兒,黎漢明索性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問道:“玻璃匠人也找來了?”

    “回明王,早在五月中旬就找來了,後面陸陸續續的又找來了幾個。”黎兆勳聞言連忙回道。

    黎漢明聞言點了點頭,道:“走,過去看看。”

    他燒玻璃倒不純粹是為了賺錢之類的,黎漢明燒玻璃的目的主要是用來製作燒杯、量筒、試管等化學儀器,西方化學已經發展起來了,他這裡也不能落後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