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憶 作品

第432章 遮羞布

    “佛也好,魔也罷,至少她登上了王位,歷史從來就是成王敗寇。”風起雲道:“若她沒有登上這帝王之位,又何來這些佛陀的造像,至少在她所處的那個時期,她的的確確就是佛,佛也就是她。”

    查文斌道:“佛教本是外來教宗,但為了適應神州的風土人情和政治體系,又與儒家和道教做了結合,一舉成了某些時期當權者的一項重要手段。”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大約在西漢末年。它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魏晉以前為輸入時期,東晉南北朝為傳播時期,而隋唐為興盛時期。

    東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門閥世族統治階級的提倡下,獲得了廣泛的傳播。

    而北魏太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鑑於當時漢人即將鮮卑族視為“胡”或“戎”,而他欲一統天下,成為統治以具有高度文化傳統為主的漢族組成的整個中國的皇帝,所以要推崇儒學和道教來標榜自己。

    他認為佛教是外來宗教,怎麼能佔據漢族王道的信仰?所以下令滅佛,其詔令中說由於“鬼道熾盛”,致使“政教不行,禮義大壞”;“王法廢而不行”,而他自己“欲除偽定真,復羲農之治。”

    而在北魏時,佛教再度席捲而來,吸收了儒家和道家的新佛教更加適應了當時的封建體制。

    此時皇帝、貴族以及世族官僚大都信仰佛教,印度僧人佛圖澄、鳩摩羅什先後被後趙石勒、石虎和前秦苻堅尊為國師。南朝梁武帝更是一個十分虔誠的教徒,他尊佛教為國教,並曾三次捨身出家為僧。所以,這個時期佛教寺院大量興建,僧尼空前增多。佛寺多達三萬餘所,出家僧尼達二百餘萬人。

    而且這些佛教寺院都擁有獨立經濟,佔有許多的土地和勞動力,且不用納稅。

    北周武帝當政時,這種情況已經發展到難以控制,於是果斷下令沒收寺廟的土地和資源,僧侶們則編入普通戶籍,不再享受任何特權。經此,剛剛興起的佛教在神州遭遇了第二次打擊。

    而隋唐時期,佛教又再度佔據了上流社會的信仰,一直到唐武宗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