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帶貨

“劉明路:堅決打贏‘yf77’攻堅戰,打造先進且可靠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

“問天、夢天實驗艙兩天內相繼發射入軌,並順利對接,天宮空間站成為第二大在軌運行航天器。”

“我國進入太空人次突破100人。”

“4名航天員將於近日返回地球。”

“抖音,記錄美好生活。”

“字節挑動創始人親自上太空為林炬帶貨。”

“衛星網絡速度遠大於4g,5g還有必要嗎?”

“埃隆·馬斯克結束訪華旅程。”

9月下旬,一連串新聞連續發生。

首先是yf77,焦頭爛額的六院迎來了及時雨:兩名新遠航天動力部高級工程師指導改進yf77。

代價不是錢,新遠從航天局這裡交換到了一些空間儀器技術,比錢更珍貴。

對於新遠來說,還使用原始的燃氣發生器循環且推力中等的yf77技術非常簡單,六院主要是缺乏經驗,設計上稍加指點就好了,材料上沒有絕對困難。

現在yf90和yf79可還在研製中呢,就算沒有新遠,航天局遲早也能解決這些問題,就當是順水人情了。

從yf79和yf90開始,就可以說航天局的氫氧發動機技術正式邁入世界一流水平了,至少跟阿美平級。

yf77,那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他們之前購買的h240和h80最可能是用在載人登月任務之後的月面基地建設上,用這兩臺發動機做上面級動力,能將長征十號的月球轉移軌道運力提升約10%,這是很多很多質量了。

另外就是3月份上去的6名航天員,航天局四人留下一人,新遠留下系統工程師柯雲,其餘人將在10月返回地面。

半年多,這是華國宇航員在太空連續停留時間的新紀錄。

返回的4名乘員是為了給後續的人員空出位置,他們的身體狀態實際上非常良好,連續半年的零重力生活並沒有造成什麼麻煩。

不過鄧磊回來是有事要做,h2m還有兩個月首飛,這麼昂貴的玩意新遠必須找經驗豐富的航天員壓陣,進行多次的試驗飛行。

要知道h2後續可還是要差不多持續一年進行高頻次太空作業,捕捉衛星、運送“巡天”望遠鏡,任務複雜程度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