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伴飛

佘院士:“……”

其他人:“……”

“謝總,10噸重的大型探測器,你們應該沒有這樣運力的火箭吧?”

謝廖夫:“探測器和動力部分是分開運輸的,探測器包含光學精密器件使用航天飛機發射,然後再打上去5噸左右的推進部分,嗯,用新遠五號光桿基礎型就夠了,近地軌道對接之後再去火星,它的速度非常快,4到5個月就能抵達火星,不佔用重型火箭發射場。”

林炬:“離火探測器的很多質量都給了超大功率通信系統,理想狀況下傳輸帶寬將會達到極高水平。另外,新遠有能力提供大功率rtg同位素核電池,或者把未來設想的月球移動核電車也發送到火星去,提供大範圍探測能力。

包括火箭,長征七號、新遠二號都是堪用的重型火箭,我們並不缺少發射能力。”

大佬仔細算了算,發現拉上新遠後計劃的規模和質量又能上升不少,心裡也就安定許多。

還有18個月,夠了,攢幾顆衛星和探測器夠了。

“那麼,航發委馬上就開展對火星著陸點選定以及資源探索任務的評估,12月就拿出具體方案,再看看nACA的動作決定任務規模。”

……

“航兩洞兩(h202),航兩洞兩,空域安全,可以起飛。”

“兩洞兩收到!”

B級基地,鄧磊穿著轉為航天飛機任務進行定製化的宇航服,確認動力管線連接到的是機尾附著的四臺渦扇發動機,用食指挑開機輪剎車的開關罩,輕輕推動油門。

副駕駛上,張智光的面前除了一樣的方向舵,上方多了一個大屏幕,屏幕的周邊是一圈扁平按鈕。

h2m的主要使命是完成前進號空間站的建造,根據計劃,需要8到12次發射計劃才可能完成空間站建造,這無疑是一個極高的頻率。

h2m共準備建立4個乘組,每個乘組5人,陣容是新遠10人+航天局10人。

一號乘組的乘員將執行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以及為太空超大空間站建設積累經驗,全部由經驗豐富的優秀宇航員組成。

光榮號的第一次地面氣動飛行,兩位駕駛員即使一號乘組的主副指令長,鄧磊和張智光。

在原世界線,因為載人航天發射成本高,任務較少,上過天的乘員除了“老帶新”之外儘可能都把機會讓給新人,但如今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