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特許和期許

秦嶺,逐日工程第二試驗基地。

又是一次試驗結束,丁必筠親自帶著團隊來到天線陣列,準備進行檢查工作。

他戴著藍色安全帽,穿的是灰色連體服,看起來更像是電力工人而不是主管天地連接的教授。

不僅是外觀相似,作業流程和工具也差不多,高大的天線陣列雖然預設有鋼鐵走廊,但很多地方還是需要藉助爬杆器才能檢查到位。

和普通天線不同,微波接收陣列天線的保養其實更為複雜。

作為一個原理上的開放式超級微波爐,雖然絕大部分微波都會被金屬材質的天線陣列吸收,但也會有少部分外洩,相對於總量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

理論上一切具有極性分子的物質都能被微波加熱,但並非就能安然無恙,例如天線陣列表層土壤中的很多石頭,理論上不吸收微波,但因為石頭內部可能有金屬成分,被加熱後就可能使石頭炸開。

同樣的原理還可能使天線陣列表面的油漆、或者少部分非金屬部件加速老化損壞。

丁必筠必須要找到各種存在的隱患,即使現在這些都是小問題,但當功率繼續增大十倍、百倍以後,就可能是嚴重的安全事故。

首席大弟子熊誠,也在近一年的深山老林穿梭中變得又黑又瘦,不過精神倒是不錯,可能是經常加餐所致。

逐日工程進行到現在核心人員有四五十人,外圍技術人員突破兩百,大家在明白微波輸電原理後漸漸形成了一個傳統:

在每一次短期測試時找一塊區域,放上醃好的雞鴨或者其他食物,然後通過計算賭能不能被加熱到剛剛好。

這些天赤烏三號一共進行了9次輸電測試,一共有4次都進行了“傳統”,整整齊齊的一排錫箔包裹的東西放在天線下面,就像是某種神秘的祭祀一樣。

不過實際上可能也的確如此,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憑空”就獲取大量的電力本身就一種神蹟。

不過微波燒烤的傳統很快就要結束了,丁必筠這次組織徹底排查的目的之一,就是為超長輸電測試做準備。

此前最長的一次實驗也不過16個小時,而這次他計劃開展為期7天的超長輸電測試。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大部分時候同步軌道的衛星都會一直受到太陽光照耀,只有在少部分特殊事件點一天約有最長70分鐘接收不到陽光。

所以丁必筠制定每24小時中實際傳輸時間只有22小時30分鐘左右,空出來的90分鐘也正好能進行檢修工作。

在正式組網後這樣的情況就不會發生,空白期時間一般是凌晨左右,本就是用電低谷,到時候可以暫時把負載給其他電網,也可以通過多顆衛星協同。

多個空間電站就能通過衛星之間微波傳輸,讓有充足陽光的衛星給陰暗區的供能。

不過第二種選擇是最方便的,長遠看不可能只有蓉城需要空間電站,遼闊的國土面積足以保證隨時都有空間電站能發電,到時候互相組網靈活分配即可。

到現在為止逐日工程可以說一片向好,唯一讓團隊有些失落的是微波輸電公共場合廣泛應用的問題。

即使不考慮大面積覆蓋的巨量損耗,也不可能讓一定區域中的電動汽車或者手機電腦拋棄電池。

在進行了多次動物試驗後,某不知名機構還派出了志願者在低功率傳輸時待在天線陣列中,發現身處其中的人根據輻射量不同,出現了流鼻涕、渾身發癢、莫名煩躁、頭疼、記憶力減退等現象。

而對於那些不斷加大測試強度、被“犧牲”的兔子猴子等試驗品,有的神經系統紊亂失去行動能力,甚至出現了誘發癌症的嚴重後果。

這些簡單測試直接否定了大面積無線輸電的前景,就連接收電站都可以預見將被嚴格規定,作業人員更是要求加強防護並定期檢查。

不過熊誠倒是沒什麼感覺,反正這段時間白天忙晚上倒頭就睡,絲毫沒有什麼焦慮症狀。

“丁總工,丁總工!”

正在進行檢查工作的眾人被一道聲音打斷,熊誠回頭一看,是駐紮在這裡的軍代表。

逐日工程從赤烏一號發射過後就多了這個職位,不過軍代表和導師之間的事沒多少人知道,也包括熊誠自己。

“什麼事?!”

站在十幾米高檢修棧橋上,丁必筠和他交流必須用力大喊。

“必須親自給你說,你下來一趟!”

丁必筠不敢怠慢,幾分鐘後就下到地面和他單獨走到了一邊。

軍代表:“丁總,剛剛上面有指示,問你赤烏一號末端精確定位系統的技術潛力,回頭寫個報告。

另外口頭問一句,假如把赤烏一號微波的末端擴散限制在……0.1平方米左右,應用對象換成超音速飛機,能不能跟得上?”

丁必筠自然知道赤烏一號的移動目標無線輸電試驗,而且也是重要參與者,聽了他的話過後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皺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