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成電一號

 根據新遠的計劃,成電一號一共需要六次發射任務,分別是四發新遠三號將900多噸太陽能電池送上去,再由風暴號和即將發射的長城一號進行在軌組裝任務。 

 這兩個超級天線均為摺疊設計,最大發射功率180兆瓦,最大接收功率100兆瓦。 

 而接收天線暫時用不上,它是為未來大量空間電站運行時太空組網準備的。 

 主體框架建造費用花去了25億,七次發射及任務總報價155億元,不算前期的驗證實驗,成電一號花去了212億元,比當初粗略預估的200億超支6%。 

 成電一號,也就是當初蓉城某委員會提出的空間電站正式名稱,經歷了近兩年狂奔,終於在今天開始了建設。 

 而在他們的後面,是一條同樣披紅掛綵的橫幅: 

 當然實際算上赤烏一號到赤烏三號發射及試驗、地面接收器建設、電網改造以及人員等各種費用,從0到成電一號投入使用差不多已經摸到了300億的邊緣。 

 好在逐日工程受到了上面的強烈關注,地面施工蓉城政府解決了一部分,真實的資金消耗約在260億元上下,其中110億元由中央財政補貼,真實的地方出資不過150億元。 

 補貼空間電站項目也一點不虧,逐日工程還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技術,發電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一切順利,成電一號將在12月在近地軌道組裝完畢,再主動升軌至同步軌道,2019年3月以後開始為地面提供清潔電力。 

 “丁教授,你是我們的大功臣啊!” 

 “丁教授,一個項目讓我們開張吃半年,謝謝您!” 

 “感謝丁教授為環保事業,為推廣清潔能源做出的貢獻!” 

 “丁……” 

 一條條祝賀詞幾乎要把丁必筠淹沒,好不容易等他們說完又到了他的單人發言環節,但這還沒有結束,在最後的一段時間是媒體發佈會,翹首以盼的記者們早就按耐不住了。 

 如此熱鬧的場面讓在秦嶺大山裡待了一年的他很有些不適應,艱難地應付著伸過來的一個個話筒,仔細回想之前準備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