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狗花 作品

55. 第 55 章 愛卿,唯獨只有你了。……

第二日一早,林子濯特來了一趟衛戍司。




原是昨日逃出城去那個官員連夜審了出來,小小一個吏部六品官,竟貪了十數萬兩白銀之多,這樣的數額,抄家滅門都是綽綽有餘。




據他招供,因他的職務涉及各地官員的進京考績,每年入京考校的地方官都需經由他手,於是雁過拔毛,不管那些官員品階高低,鮮少有敢不孝敬他的。




偶有一兩個膽大包天、不懂世故的,待領回個丙等丁的考績,明年也就懂事了。




“你昨日追回的船上,除貪汙贓款的簿子之外,還有他捲走的金銀。”說到這兒,林子濯笑了笑,煞有介事地對方臨淵豎起了三根手指。“三萬兩的銀鈔,還有一尊跟人一樣重的金佛。”




“人一樣重?”方臨淵驚訝。“他不怕沉船嗎?”




“他更怕自己撿回了命,卻丟了那些錢吧。”林子濯說道。“我昨夜如實回稟了。陛下近來在憂心北邊的佃農,待到這些日忙完了,怕就該要賞你了。”




佃農鬧事這事兒方臨淵是聽說了的。




今年自開春時起,北方的雨水便一直不好,戶部奏了又奏。但這些日朝中忙於爭吵江南貪腐之事,一時誰也沒顧上這些,直到前些天,才傳來薊北七郡佃農作亂的消息。




原是接連半月未雨,田中莊稼長勢不好,那幫佃農們因此撂了挑子,舉著鋤頭去衙門鬧事。




“還沒平息嗎?”這原算不得大事,但能教皇上都頭痛,方臨淵還是有些意外。




在他的經驗中,依賴田畝而生的百姓向來是最安定的。他們世代耕作,春種秋收,如落葉的樹木一般有著穩定的週期,非為被逼無奈,應當不會生出作亂的心思才對。




“朝廷派人去平了。”林子濯說道。“但那些佃農要求,讓朝廷免除他們今年的租稅,將田地白給他們耕種。”




這樣的要求更是聞所未聞,便是林子濯臉上都露出了兩分輕蔑。




“簡直是趁火打劫。”他評價道。




“薊北去年的收成如何?”方臨淵卻問到。“是不是也不好?”




“這就不知了。”林子濯說。“你問這個做什麼?”




方臨淵皺了皺眉:“能將百姓逼迫至此,只怕不是天災,就是人禍。”




“難道就沒有其他可能?”林子濯微微偏了偏頭。“朝中熟諳民計農桑的大人,都認為其作亂是因貪得無厭,是為刁民亂黨。”




“這不是荒唐嗎?”方臨淵道。“難不成七個州郡的百姓全成了亂民?有好端端的日子不過,誰會這麼閒。”




他神情肅穆,反倒教素日嚴肅正經的林子濯微微一愣,繼而笑了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




“行了,若是天災,自有陛下出面治理,若是人禍,我可是跟貪官汙吏打了將近十年交道了,你可放心?”他說道。“眼下連亂民有多少都尚不知,你就不必操這麼多心了。”




“可都鬧到陛下眼前了。”方臨淵說。




“你放心,皇上已下了急召,半月之內,亂子一定會平。”林子濯說。




“你怎的這樣篤定?”方臨淵反問。




“突厥的賽罕公主已然啟程了,薊北是她們來京的必經之路,必得提前肅清混亂。”林子濯說。




“否則,若教使臣與公主看見此等亂象,大宣的顏面又將置於何地呢。”




方臨淵聽他這話,一時又沒有出聲。




“又在想什麼?”林子濯問他。




方臨淵搖了搖頭。




朝中眾人、包括林子濯在內,擔憂大宣的國威顏面無可厚非。




但是,莊稼生長拔節的日子總共只有這些,丟掉的面子還能搶回來,但餓死的人命,就回不來了。




——




林子濯跟方臨淵閒話了一會兒,鎮撫司還有事忙,就先走了。




臨走之前,他拿肩膀輕輕碰了碰方臨淵,說道:“陛下近來很器重你,你只管安守本分,別的不必操心。”




他是天子耳目,偶爾向方臨淵透露些什麼,定然是必會發生之事。




看他神色輕鬆,眼裡帶笑,便知一定是好事。




方臨淵卻沒放在心上,倒是林子濯與他說的薊北佃農,教他多留了些心。




薊北離京不過百里,是一片土地肥沃、地勢平坦的廣袤平原,上京城吃用的糧食七成都產自那裡,而安平侯府的許多農莊,也都在那七郡當中。




於是這日回府,方臨淵特去了一趟前院,找到了統管府宅的歲朝娘子。




聽他問起最近莊上的情況,歲朝有些意外:“回侯爺,自打開春至今,侯府的各處田莊都沒有任何異動。”




“沒有佃農要求減少租稅嗎?”方臨淵問道。




歲朝笑起來:“侯爺,咱們府上的佃戶租稅本就比別家低不少,每年又都或多或少要免去幾成,自然不會還有莊戶提這樣的要求了。”




方臨淵聞言,微微點了點頭。




既然是減少幾成租子就不會發生的動亂,恐怕便不是性命攸關的大亂子。若當真鬧到田畝裡顆粒無收的地步,幾成租稅是根本無法彌補的。




方臨淵總算放心了些。




於是,他便沒多停留,跟歲朝打了個招呼,便徑直溜到懷玉閣用晚膳去了。




他到的時候,趙璴正好剛收起江南送來的信件。




其中一封是元鴻朗發來的。藉著江南貪腐之案,趙璴成功地將他推到了南下結案的欽差的位置上,元鴻朗也不負所托,將他吩咐的事情辦得很漂亮。




引得流民起義的大案令京中官員人人自顧不暇,一時間也顧及不到江南的勢力。於是元鴻朗藉著這個空檔,在趙璴的授意之下給江南換了一通血,半成的桑黨官員被他拔除,換成了自己手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