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萬曆皇帝 作品

080 東林書院3

  “既然如此,暫且先放一放。有關削藩的事情,諸位覺得該如何處置?”隨即雙手一拍,重新轉回到正題。

  按照沈鯉信中所言,皇帝給內閣大學士們出了道選擇題,大概意思就是外察將至,誰對皇帝支持的多誰就能獲得更多的官員任免批覆。

  換句話講,皇帝想拿年底的地方官員考核當籌碼,與內閣大學士所代表的不同派系做筆買賣。哪個派系贊成皇帝削藩的提案就會得到相應的補償,比如說更多的地方官員名額。

  往年在這種時候,分屬不同派系的御史言官們都和打了雞血一般瞪眼盯著。只要發現敵對派系有官員想晉升,立馬衝上去彈劾,哪怕只是望風捉影,也能影響皇帝的判斷。

  這麼做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獲得更多地方上的實權職務,用來安排本派系的後起之秀,鍛鍊幾年有了點政績之後再調任回京,充實本派系實力。

  而皇帝通常是不直接參與鬥爭的,站在邊上喝茶嗑瓜子看熱鬧多好。哪派佔據的優勢大了,皇帝就在批覆的時候故意壓一壓,讓處於下風的派系不至於一敗塗地。

  這就是最基本的平衡之道,也是最難做好的。有派系黨爭不怕,沒有才更麻煩。做皇帝的只需要把官員集團之間的爭鬥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無限趨近於平衡,啥都不用幹也能成為千古一帝。

  但今年的情況有點不一樣了,一直處於裁判員角色的皇帝突然親自下場參與了遊戲。實際上以前也有不少皇帝如此幹過,但他們玩的比較含蓄,比較擅長拉一派打一派。很少有撕下臉皮、明碼標價、公開作弊的先例。

  到底該不該同意皇帝的建議呢?各派官員全沒了主意,忙不迭的私下裡聚會商討對策,三三兩兩的快馬載著信使,從開城門到關城門不停歇的向南狂奔。

  “這是個死局,除非能摒棄前嫌統一號令,否則光靠我們根本無法和聖上對抗。”對面顧憲成的提問,率先回答的還是錢一本。

  “是啊,沈肩吾頭一個就不會配合。只要我們敢出頭,他馬上就會同意聖上的條件,連帶著一大批官員也會跟進。就算我們最終阻止了聖上削藩的打算,拿不到足夠的任命升遷名額必定傷了元氣,逐漸被排擠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