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萬曆皇帝 作品

358 攔路虎

  有道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經濟發展有時候就像是火車上坡起步,剛開始會很慢很吃力,甚至有打滑後退的現象。但只要能讓動力源源不斷傳遞到輪子上去,再輔以適當的操作,一旦向前進了就會越開越快。

  如果把李贄、袁應泰、李如梅、袁可立等人前幾年的努力比作源源不斷的動力,那金世俊、左光斗、郭振明的舉動就是撒在鐵軌上的一把沙子。看似無足輕重,實則突破了臨界點,讓新政這趟重載列車徹底擺脫了羈絆,滾滾向前。

  不過此時還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在鐵軌前方橫著一根圓木非常礙事。如果不把它搬開,新政這趟火車不光無法快速前進還有可能脫軌翻車,它就是馬尼拉港。

  新政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個字,錢!通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極大提高大明本土的產品數量。但不管產品種類多豐富、多麼受外國商人追捧,終歸是要賣出去才能換來發展需要的物資和利潤,否則生產的越多越窮。

  在後世有種說法叫絲綢之路,與其說是地理上的標誌,不如說是經濟走廊。每當絲綢之路暢通時,位於起點位置的中華朝代就會發展的比較快,反之則相對閉塞落後。

  自打蒙元政權退往漠北,陸上絲綢之路完全被切斷了。而海上絲綢之路經過明朝一百多年的海禁政策,雖然沒全中斷,控制權卻完全落入了歐洲各國手裡。

  更麻煩的是海禁造成了航海技術的大退步和航海人才的大匱乏,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慢慢恢復,短期內即便想改變也只能守住近海,無法向更遠的海域擴張。拿不到東南亞海域的航行控制權,就等於失去了海上貿易的主動權。

  想賣什麼、賣多少錢,大明商人說了不算,東南亞各國說了也不算,要由歐洲各國來決定。可以不同意,但無權改變,要不就按照他們的規矩做買賣,要不就啥也別想運出去。

  非要破壞這個規則的話,他們可以開著武裝商船在半路搶劫,甚至糾集艦隊來騷擾。到時候大明沿海又會陷入類似倭寇氾濫的局面,不得不繼續海禁並派兵嚴防死守,把有限的資源全都浪費在消耗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