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一百七十五章 才華蓋世,遭人嫉妒

  關鍵是,王勃還在認罪書上簽字畫押了。

  這幾乎讓所有想幫他的人失去了替他翻案的想法和動力。

  這能說服其他人,但絕對說服不了李絢。

  一個能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如此壯闊詩句的人,你說他會因為驚慌而殺人,這是何等荒唐。

  之後的數年裡,陸陸續續也傳出不少王勃因為殺人而後悔的詩句來,但仔細研讀就能發現,那更多是因為牽累到自己的父親,害他貶謫交趾,這才無比悔恨。

  對於殺人之悔,王勃根本沒提,就像是那事根本不是他做的一樣。

  雖然心中懊悔,但從詩句當中,也能聽出王勃心中的坦蕩。

  “風驚雨驟,煙洄電爍,媧皇召鉅野之龍,莊叟命雕陵之鵲。”王勃神色黯淡的搖搖頭,說道:“當年之事,早已過去,早有定論,又何必再提。”

  一句話,彷彿當年之事對於王勃來講,早已經是另外一個世界的事。

  李絢早就猜到王勃是這樣一副態度,從洛陽到揚州一路以來,他不止一次的旁敲側擊試圖弄清楚當年的真相,但全部都被王勃輕描淡寫的帶了過去。

  “當年,邀請先生去弘農任職的是弘農司法參軍凌季友,不若小王向太子殿下懇求,向全天下發布對凌季友的海捕文書,相信總能有些收穫的。”李絢一番話說的十分堅定。

  當年就是凌季友邀請王勃去弘農任職的,但在王勃出事之後,凌季友卻消失的無影無蹤,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去了何處,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死是活。

  凌季友當年所任乃是弘農司法參軍,一個逃犯,不管什麼原因,凌季友都能說的上話。

  一個逃奴罷了,王勃就算被當場抓住,就算受到了牽累,作為司法參軍的凌季友絕對有辦法將案子按下去。

  大唐雖然講究法治,但依舊是人情社會。

  在蜀中當了幾年小官的王勃這點閱歷還是有的,所以就算被發現,他也根本沒必要殺人。

  更何況,當時距離春闈已近,只要過了春闈,王勃制舉得過,這樣的事情,就更不會是問題了。

  但殺了人,性質就變了。

  但無論如何,作為邀請王勃來弘農任職的朋友,作為司法參軍的凌季友絕對能查出事情真相。

  尤其,負責帶隊尋找逃奴的還是狄仁傑。

  弘農司法參軍凌季友和幷州法曹狄仁傑聯手,王勃被冤枉殺人之事,怎麼都能查清楚。

  但還是出了問題。

  這樣,問題就只能是出在了凌季友的身上。

  只有作為弘農司法參軍凌季友,才能阻止作為幷州法曹的狄仁傑繼續查下去,只有他才能將王勃最後置於死地而無法自拔。

  最關鍵的是,凌季友這時候突然消失了,最後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