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楊廷 作品

第171章、這士紳啊,就如同韭菜一般

  尤其是那些出身大族、中舉有望的秀才!

  把案子審下去,案子越來越多,廣東舉人還要不要儘快出發趕往京城應禮部會試?

  廣州府衙這邊議論紛紛,巡撫衙門裡,堂下十多個人或站或跪看著前方臉色蒼白。

  在他們前面,解昌傑已經除掉了官服、官帽,站在那裡低頭說道:“下官認罪,所言句句屬實。”

  “你是朝廷委派的廣東巡按御史,如何處置,等陛下聖裁。”張孚敬看著他,“爾等以縮繩、寬線、飛灑等諸法隱田在先,主動向朝廷命官行賄在後。既已證據確鑿,翟提學?”

  翟鑾心頭萬馬奔騰,卻只能沉著臉說道:“德行不修,觸犯國法,自當革去功名,依律問罪。”

  張孚敬點了點頭:“本撫這便行文移交各府,著令審問。”

  “撫臺大人冤枉啊!是他索賄,是他……”

  “報!”門外有人闖進來,“撫臺大人,聖旨到!”

  堂下眾人無不眼裡露出一絲期待,而張孚敬則趕緊率眾官到了門口迎旨。

  來傳旨的竟是高忠。

  看他風塵僕僕的憔悴模樣,誰都知道他是一路風雨兼程趕來。

  “張孚敬接旨!”

  “臣張孚敬,叩問聖安?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聖躬安。”

  他答覆一句之後,清了清嗓子展開了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颶風過境,百姓罹難,朕心痛切!廣東免賦稅一年,諸府另派差役需得巡撫、布政使司首肯,切勿糜耗民力。廣東諸倉見旨即開倉放糧,另從速起運二十萬石至福建。”

  “欽派巡撫廣東張孚敬見旨再執天子賜劍,督促廣東上下賑災、問案、安民。有官吏鄉紳借災侵吞民田行不法諸事,四品及以下論罪當斬者可先立決而後實奏之。”

  “另已欽命掌前軍都督府事定國公南下廣東。若事有變,可調湖廣都指揮使司精兵一萬南下,令符皆備,由定國公督帥之!欽此!”

  一條比一條更恐怖,張孚敬激動地磕頭接旨:“臣張孚敬接旨,代廣東百姓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又是四品及以下可斬立決的權限,去年沒被波及的人這次全都要在屠刀之下瑟瑟發抖。

  最主要的是,定國公南下!湖廣一萬精兵隨時待命!

  朝廷不怕廣東亂起來。

  既然發出了這樣的旨意,吏部應該已經在做著詮選,隨時等待往廣東補缺吧?

  過河卒子接了旨意之後對著高忠行禮:“廣東巡按御史解昌傑受賄索賄已然認罪,另有廣東舉子鄭存忠等人俱已捉拿歸案。高公公且稍歇數日,解送諸人進京。”

  高忠看著威風凜凜的張孚敬不敢怠慢,但疑惑地問了一句:“舉子犯案……要一同解送入京?”

  張孚敬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高忠頓時心頭一激靈:“咱家明白了……”

  連定國公都派來了,關於廣東的佈置自然是關乎整個大明的。

  他高忠是個跑腿的。

  “請高公公去衙後歇息,本撫要去三司衙門宣讀陛下旨意了!”

  這是明旨,但又只讓張孚敬一人接旨。

  從此刻起,廣東雖然沒有單獨的總督,但他已經有了這份權柄。

  諸司皆受節制。

  堂中十數個被拘來的士紳、富戶臉色蒼白地看著張孚敬一手持劍一手舉著聖旨出門去了。

  “……先押入牢中!”

  “冤枉啊——”

  高忠看著他們被帶走,隨後卻對要請他去休息的人問道:“不知皇明記在何處?咱家沒到過廣州,還煩請引路。”

  巡撫衙門的人心頭一凜,心想只怕還有密旨,頓時恭敬地說道:“高公公請稍候,我這就安排人備轎。”

  一聲吩咐後就讓人快備熱茶糕點,然後有些討好地問:“請教高公公名諱?高公公一路辛苦,撫臺甚為嚴厲,諸多招待是要入賬的,實在是……冒昧了……”

  “這樣啊。”高忠眼睛微眯,笑呵呵地說道,“咱家姓高名忠,忠心的忠。”

  ……

  高忠在廣州城並沒有感覺到來之前以為的劍拔弩張,滿城皆敵。

  他不懂,所以請教魏彬。

  “老祖宗,我還是不明白。”

  魏彬嘴角是若有若無的笑:“可不興繼續這麼叫了。”

  “老祖宗哪裡的話?以前您沒少提攜我,高忠豈是那等勢利小人!”

  魏彬心想還不是因為這皇明記?這小子總在乾清宮待著,自然是明白皇明記可能十分重要的。

  來拜訪又沒什麼密旨,純粹就是順便燒一注香。

  “還是叫咱家監事吧。”魏彬對他說著陛下為自己職位取的新名字,然後就問,“不明白什麼?”

  “……這廣州,看起來挺祥和啊?聽大臣們在奏疏裡講的,廣東好似已經要反了一樣。”

  “筆法嘛,自然是這樣。”魏彬笑了笑,“說情勢緊張,那也不假。只是文臣向來以筆墨為刀槍,以言語為利箭。陛下若是隻聽其言、覽其文,彷彿便有千軍萬馬一般。實際上呢?高公公也看到了。”

  高忠從遠影樓的頂層望下去,煙火氣十足,百姓看著還挺有生氣。大概是因為……府衙縣衙都在接訴狀,有很多案子作為談資?

  “張孚敬真乃相才!”魏彬感慨著,“他便懂得言語筆墨不足為慮,這大明天下,只有活不下去的才會豁得出去。那些官紳富戶高高在上慣了,頤氣指使慣了,總以為平日裡點頭哈腰低眉順眼的愚民定會隨他們幾句言語、幾錢薄利就去做什麼。殊不知,百姓們也會因為別的什麼很快又改變主意。有善粥,能伸冤,不派役,那便是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