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楊廷 作品

第377章、兩京十六省

  “這卻簡單了。”海瑞最開始就是從新式的小學裡開始讀的,現在一眼看穿了,“生員、舉人,再要授職就不是像過去一般了。其他不說,官員舉薦、吏部揀選,都會變。”

  明初之時,由於多年征戰,朱元璋曾經啟用薦舉制在短時間內補充了不少官員。

  前幾年新法增添了那麼多官位,實際上也是通過官員舉薦、吏部揀選,短時間內既補充了那麼多新官位的缺口,也拉攏了不少官員支持新法。

  現在新法已經穩固,自然就要進入更加規範的階段。

  不僅廣東現在關心著這些事,各省生員莫不如此。而在京城,許多人已經造了兩個詞:九品試、八品試。

  “倒也貼切。”朱厚熜聽聞之後笑了笑,隨後看向了嚴嵩,“真的再做三年文教部尚書?”

  嚴嵩一臉忠臣:“三年太短,這新學制,諸省學子還不甚明瞭。臣只是搭了個架子,無顏稱功入國務殿。再有三年,臣可把那三件事都辦好。文教部新設,若論文教事部務,臣也當仁不讓。”

  “也好,那便先繼續苦一苦你們父子。”

  “臣豈能言苦,這學位學歷、大學學制、統一招考,都是陛下遠邁前人之千秋謀劃。臣有幸助陛下試行之,乃是青史留芳之事,求也求不來。臣謝陛下信重!”

  朱厚熜對於學制自然是很熟悉的,還有國考那一套。

  現在的大明學子,不能說就此便進入了卷的時代,但確實要開始走不同的路線了。一套四書五經為根本就打穿科途的做法,不利於大明將來更多領域的發展。

  現在嘛,會試可稱六七品試,那麼舉人出身的、秀才出身的,自然是八品試、九品試。

  還沒辦法直接走到按職位招考的階段,進士和秀才的初始授官差距也過大,這些都還是現實問題:總要讓人有動力、有盼頭。

  其實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參考之前的觀政制度。

  進士初始可以授七品,但不能再像過去一般直接就做知縣什麼的了,基層鍛鍊不能缺乏。

  這樣一來,實際工作中,進士、舉人、秀才做的都是些八九品的基層事務。到銓選時,進士無非因為初始品級已經夠了會佔優勢吧。

  嚴嵩肯去做這件事,是因為他發現皇帝對他有提防了。不知是不是在浙江時提攜、扶持後進的舉動,讓皇帝覺得他有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