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楊廷 作品

第389章、做梟雄多爽快?


                 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大概並不知道朱元璋在他平定天下的一生裡,時時都注重交通事業。

  在還沒有統一全國之前,他所佔據的地盤內就在修復道路、設置驛站。等到正式建立大明後,更是打到哪、修到哪。

  洪武二年,常遇春攻克開平,置八驛,東四驛接大寧,西四驛接獨石。洪武十五年傅友德、藍玉、沐英平定雲南,即“令東川、烏撒、芒部諸部置郵傳通雲南,開築道路,各廣十丈,凡六十里置一驛”。

  “如今陛下整修天下直道、馳道、驛路,若能功成,邊陲之敵更易治理,此誠萬世之基。”

  真定府外的驛站之中,高拱拘謹地拍了拍龍屁。

  朱厚熜瞧了瞧他:“你倒是對這些熟得很。”

  “……臣此前往雲南遊學之時,為免厄於歧路,多看了些商旅雜誌。”高拱繼續說著他對大明水陸路線的瞭解,因為皇帝看起來像是考較他。

  雖說是路途中閒聊起來,但身為皇帝,他豈會不知道大明的諸多交通要道?

  今科會試殿試後,高拱果然如願中了進士,還名列一甲。他的命運也拐了彎,被點入御書房,這下更是讓許多朝臣知道皇帝對他頗有期待。

  若按照新規,新科進士們最好的升遷路徑已經變成了先授職七品的六科委給事中,建言獻策之餘接收龐大的信息量提高自己對官場和民政的瞭解。而後外放,差一點的混個從六品縣令,好一點的混個正六品知縣。

  隨後,再轉任都察院,這樣的話科道和基層主政經驗都有了,就能看機緣,好一點的搏一搏正四品的知府,差一點的就去一府從二號、三號做起,又或者先經過八部的郎中、總司跳一跳。

  在第一次授職裡,比先做六科委給事中這種能時常寫寫策疏表現一下自己、又能在京城結交同僚更好的位置,自然就是御書房伴讀了。

  高拱先被點入御書房,這一次更是直接伴駕,他已經是個閃耀的“超新星”。京城不少達官貴人還沒來得及招他為婿,皇帝就把他帶離了京城。

  此刻,高拱就能在朱厚熜近前表現自己、也發表自己的看法了。

  “北京出發的這八條主要驛路,直通濟南及太原的兩條最短。另外六條,如今按新規制要修的直道,過了保定、真定,後面便是順德府。河南境內過了彰德、衛輝、開封、汝寧,便至武昌、嶽州,聽聞先只是修到長沙。聽說,三年裡已經花了一千六百餘萬兩銀子。”

  “你以為值不值得?”朱厚熜隨口問了一句。

  “臣隨陛下出京到真定,一路坦途。護駕大軍行軍之速,往來驛傳之快,比臣讀那《水陸路程便覽》中所載還要快上四成,那便是節省了近半的時間。此利在千秋之舉,不能只看眼下花了多少銀子。如今雲南也開了邊市,除了北患後,往北的道路、驛站也需要整修好。臣知道靖寧伯雖然常常愁苦,卻也未見力不從心,想來該是修得起的,這都是新法之功。”

  聽他說起常常愁眉苦臉的楊慎,朱厚熜笑了笑。

  “先歇著吧。明日再往西,那就是舊驛路了,不像這樣平坦。”

  北京去太原的主幹驛路,是從真定府這裡再往西。

  朱厚熜選擇從這條路過去而不是繞宣大過去,也存了看看大明新修的這一條“高速”的心思。

  北京到廣東、廣西、雲南的路程太遠了,提高交通效率,加強治理能力,將來這一條完全體的“京廣線”,是大明能夠聚集力量的核心。大明不能只有一條運河的水運命脈,南北的陸路也必須以更強的轉運能力打通,以便讓華中、華南、西南也更加快捷而直觀地感受到北京的存在。

  雖然第一期只修到長沙便需八年、耗費四千餘萬兩,但它自然將是值得的。

  高拱並不傻,皇帝和國策會議都定過了的、已經在施行的措施,他只用回答修的必要,同時稱讚一下皇帝和重臣們治國有方。連一年五百萬兩這個級別的花費都能搞定,並且是在這幾年還有西南、塞北戰事的情況下搞定,可見新法富國是已經有成效了的。

  告退之後,高拱還沒有睡意,於是便又去找同樣隨行的楊博請教。

  他既是御書房的前輩伴讀,也是高拱在雲南結識的好友。從昆明做了一年多知縣,把皇帝交待他的幾個學校設立好了,楊博就陪同越王回京。現在他的官品並沒有變化,但掛職通政使司,這一趟要負責朝廷那邊不斷送到這邊來的奏疏。

  通政使司和御書房,那已經正好是需要對接工作的關係。

  楊博房中,還有一個鄭曉,昔年與唐順之一起考中了制科的人。他在軍務會議,又負責聯絡軍務會議那邊收到的、要報到皇帝這邊來的軍情。

  御駕出行,年輕人裡以這三人以及負責護衛的陸炳為主,壯年則還有幾個八部裡的右侍郎,而為首的則是已經位列國務殿、領禮交部事的國務大臣張璧。

  張璧也算是老資歷了,在御書房做過首席,是皇帝的老鄉,去遼東任過總督。如今領禮交部事,御駕親征帶上他,可見皇帝這一次的意志很堅決,必定是要有什麼禮儀上的大事得做的。

  御駕如今才堪堪抵達真定府,還沒出河北省,但御駕畢竟已經離京。

  太原那邊,太原鎮總兵官朱麒和山西總督都在大張旗鼓地做著準備。御駕將在太原停留至少三月,他們焉能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