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楊廷 作品

第435章、餅越畫越真了

  調和折衷是他的主旋律,這個壞人,他是不想做的。要出手時,必定也是賣個好,調和折衷一下。

  他心裡可是很清楚的,楊慎這個脾氣已經把問題點透了:如今有些情況,就是因為陛下鼓勵行商的大方向,最終還是官紳富戶們得到了絕大部分的好處。

  管了田土再管行商財路,難道當真對官紳富戶趕盡殺絕?

  這些人才是大明如今國富力強的根基,不能搞得不穩。

  張璧看了看劉天和。

  這次大察集中的方向就是工商部職權的那條線,劉天和一直一言不發,顯然已經感覺到不妙了。

  如今的工商部可不比昔年工部了,已是美差。

  張璧已經預感到了,這次一定會查出很多大問題的。

  誰會對工商部尚書和領工商部事的國務大臣這兩個位置感興趣?

  ……

  嚴嵩沒參加這次會議,他從原先的文教部尚書入了國務殿後,領的是禮交部事。

  但禮交部與這件事無關嗎?

  大有關係。

  整個大明,如今邊貿是利潤最高的。最有實力的商人,和官員們來往得最深入的,往往是拿到了邊貿牌照的。

  而在山西的徐階,一直和他保持著很好的關係。這一次,嚴嵩本來也在運作他回到中樞。雖然還只有三十八,但正三品平調、做個某部左侍郎是可以的吧?

  再做三年,升任尚書,而後再去總督一省。如此六年後,嚴嵩若能做總輔,徐階也夠資歷可以進國務殿了,必定能成為自己極大的助力。

  現在徐階卻牽涉到了蒲津橋的事情。

  嚴嵩知道這蒲津橋的事情不簡單。他熟悉自己這個學生,徐階既然奏辦此事,在工程的質量上就絕對不敢輕忽,那不是斷自己將來的官途嗎?

  本能地,嚴嵩懷疑起是有潛在的對手在未雨綢繆。

  朝中重臣裡,嚴嵩的威望已經是被皇帝越壓越大了。

  御書房首席,總督浙江,禮部尚書,文教部尚書,國務大臣……他已經在顯赫的位置呆了二十年。

  再有六年,楊慎要卸任了,如果嚴嵩仍舊身體健朗,那麼總理國務大臣的位置舍他其誰?

  在外界看來,嚴嵩一直是聖眷極隆的。

  只有嚴嵩總是感覺到皇帝在刻意壓他。

  如今蒲津橋出了事,為何要大察?為何主要方向是官員履職、工商事?

  嚴世蕃如今表面的身份也是在經商……

  以籌備萬壽大典護衛事為由,嚴嵩找到了陸炳。

  這個錦衣衛指揮使、駙馬都尉,和嚴世蕃的關係不錯,和皇帝的關係更不用說。

  陸炳覺得現在就來商議萬壽大典的事太早了,還有四個月呢。

  所以他猜到了原因,因此笑道:“無怪陛下盼嚴國老再伴駕二十年,嚴國老凡事想在前頭。”

  “不敢懈怠啊。”嚴嵩旁敲側擊,“世蕃在日本櫛風沐雨,連妻兒都顧不上。我只盼把陛下交辦的事情辦好,早享天倫。陸指揮貴人事忙,現在不先商議一下,恐陸指揮接下來沒那麼多精力。”

  “……也是。”陸炳笑了笑,就此與他先論公務。

  他得王佐真傳,又在錦衣衛呆了這麼多年,三十二的陸炳也早就錘鍊出來了。

  任憑嚴嵩想探聽些風聲,但陸炳的太極功夫也不差。

  等到夜裡把新近奏報呈到養心殿時,陸炳才提了一句:“嚴國老看似有些不安。”

  “怎麼不安的?”朱厚熜低頭看奏報,順嘴一問。

  陸炳轉述了一下經過,朱厚熜頓時無語搖頭:“這傢伙,還是這樣。明知你會向朕稟報,還故意如此,這是探朕的口風了。”

  是心虛嗎?

  這麼多年,朱厚熜也清楚嚴家的情況。嚴世蕃既然在做生意,嚴嵩雖然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但同族、同鄉也有一些。

  要大察的事情安排下去,天下間又有多少官員完全不涉及到親族、親友行商這種事?又有多少官員是規規矩矩的?

  最終一定是會波及一些重臣的。

  問題在於,哪些人會是典型?

  心裡敞亮的都很清楚:這樣的事是免不了的,有效的辦法無非也是時不時殺一殺風氣,辦一批典型。

  而對皇帝來說,也是向群臣樹立權威的手段。不論位置有多麼誘人,最終能上去,那還是要皇帝來點選。

  若不想用你,那就會點出你身上的問題。

  如今,嚴嵩感覺皇帝是想點出他的問題。

  朱厚熜其實不是這麼想的,他只是要在目光外投之前整一整內部風氣,免得在今後積重難返。

  “這事朕知道了。”朱厚熜把奏報放到了一旁,“黃錦,伱去告訴嚴嵩一聲,明天夜裡朕和他一起用膳。”

  得到傳告的嚴嵩自然是患得患失,第二天放了值,便提前到了養心殿的致遠齋候著。

  等候的時間裡,隱隱聽到了御書房那邊皇帝的聲音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