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航海家 作品

第21章 我教你啊

  之後就進入了學術研討時間,說是學術研討,其實就是畢維斯和維托爾提出各種問題,張小白來進行解答,他們之前也沒見過東方人,在他們的認知裡,東方王朝是富有的,東方人也是智慧的,所以他們對於東方人對天文和地球地理的研究非常感興趣,這個時候伊莎貝爾把昨天收起來的那張漢字版航海圖拿了出來,航海圖擺上來的一瞬間就吸引了兩位大學者的目光。

  “這裡是里斯本,這裡是英格蘭,這裡是冰島,這是格陵蘭島,那左邊的這部分就是你一路探索過來的航線嗎?”

  “是的,您看從格陵蘭島開始向西就進入一片冰的海洋,每年大部分的時間這裡的海面都會被冰封起來,只有很短的一部分時間可以通行而過,穿過這片冰洋之後就會進入亞洲的範圍了,當然亞洲很大,北邊這裡還是太冷了,這裡的大部分的地方人很少,大部分的明國人都在這裡以及更南面的土地上,那裡的氣候更溫和一些,中間咱們經過的這一片大的島嶼是倭國,明國南面的這些半島和島嶼的區域我們一般稱之為南洋諸國,從倭國到南洋諸島這一大片都向明國稱臣,像明國皇帝朝拜,並接受皇帝陛下的封賞。”,張小白按照自己的瞭解對著兩位大師侃侃而談,自己說的絕大部分都是真的,再說了也沒人能和自己仔細辯論啊,高手真是寂寞如雪啊。

  “按照你畫的海圖,這一路上行程將近一萬五千多公里,真是一個遙遠的距離,從里斯本直接向西一路航行的話直接穿過海洋則是將近兩萬公里,這個距離比我們想象中的距離要遠得多。往北走航線危險但是距離短,往西走,海面相對安全,但是就會遠將近五千公里,極有可能餓死在海上。”畢維斯說道。

  雖然張小白沒有標記經緯度這些東西,但是為了不造殘次品,他還是在地圖上標記出了大致的距離,兩位也是研究多年的學者,按照張小白的地圖大致就估算出了大西洋寬度距離,當然張小白沒有解釋中間是兩個大洋和一個大陸,而是默認了大西洋寬度近兩萬公里的事實。

  “這想必就是你們國家的文字註解了吧”,畢維斯指著海圖中間的那一大片的文字說道。

  “是的,這就是我們的漢字,我們家鄉的文字”

  然後就見畢維斯從身邊的皮包裡取出了一本書籍,“這是我很偶然的從一個破產的商人那裡收集到的一本書籍,是極其罕見的東方的書籍,據他祖上說,東方的貴族都讀這種書,你能幫我解讀一下這是什麼書籍嗎?”

  張小姐從畢維斯的手裡拿過了這本書,雖然張小白寫繁體字有點問題,但是閱讀障礙不大,能看出來這是一本詩詞合集,張小白翻了幾頁都不認識詩詞的作者,直到看到蘇軾的名字,後來才看出來這是一個按照節日的順序組成的一本合集。

  “這是一本詩詞類的書籍,裡面是一些三四百年前的詩人寫的詩詞,主要描述的是我們家鄉的一些節日,比如說這個‘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是講的中秋節,中秋節在我們家鄉是一家團圓的節日,但是寫這個詩的人表達的是一種在外漂泊不定的無奈。”,張小白撿著裡面蘇軾的一首詩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