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品

第797章 耶律南仙的奶奶

  在趙桓穿越之後,對西夏就採取了非常強硬的手段,讓劉錡坐鎮隴佑都護府,加大巡邏力度,從邊境進行嚴格管控,堵死與西夏的貿易。

  在這之前西夏與大宋還存在著明裡暗裡的各種上不了檯面的貿易,主要是西夏的青鹽非常好,價格又便宜,在大宋能賣的好價錢。

  而西夏因為糧食產量很少,主要靠牛羊肉,他的生活用品包括生產資料,很多都需要從大宋購買,特別是糧食,大量的糧食需要從大宋採購,因為人光吃牛羊肉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主食。

  在之前的數十年裡,這種貿易屢禁不止。

  宋仁宗朝的范仲淹主持西夏軍務期間,曾經嚴厲的執行過閉關措施,嚴防死守,卡死了這條明裡暗裡的貿易路線。

  幾乎完全斬斷了西夏從大宋獲得糧食的途徑,使得西夏出現大面積饑荒,成千上萬的人餓死。

  如果范仲淹能夠持續的主持西北防務,可以預見用不了幾年西夏就會出現大亂,西夏問題應該是有望得到解決的。

  可惜皇帝不給力,把他給撤了,使得他堅持的封鎖路線名存實亡,各種貿易又再度恢復,這之後沒有再執行如此嚴厲的閉關措施。

  到了趙桓,他從隴右都護府的南邊西邊完全卡斷了西夏與大宋的貿易,並且下了死命令,敢與西夏貿易,不管是誰,不管是軍中將士還是百姓,一律就地處決,並且派出若干的巡邏隊晝夜不停的巡視邊防。

  如此嚴厲的封鎖措施,徹底堵死了西夏從大宋獲得糧食以及其他必需品的途徑,西夏為此發動了幾次戰爭,企圖強搶,既然不能花錢就只有搶,可是每一次都折戟沉沙,慘敗而歸。

  大宋邊民百姓生活的蒸蒸日上,過著富足的生活,也就犯不著冒著生命危險去跟西夏交易,買青鹽賺錢了。

  趙桓為了堵死這條路,大幅的減輕鹽稅,並增加產量。

  大宋之所以要從西夏買鹽,是因為西夏青鹽不僅質量好,而且價格便宜,大宋的鹽經過層層加碼,價格翻上了天,比產地要高出五倍不止。

  由於鹽業實行官府專營,使得這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產業壟斷在官府手中,由此導致食鹽賣出遠遠超出實際價值的天價,不僅是老百姓吃不上鹽,也助長了各種倒賣私鹽的活動,包括從西夏購買鹽巴,利用糧食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