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8章 賣的不是酒,是面子

  如今紅曲尚為貴重之物,可以趁著消息不暢在長安賺一波大錢。一旦製作紅曲之法擴散開來,紅曲酒必定飛入尋常百姓之家,請使君不要患得患失。

  使君的目的,只在於返回長安而已。”

  方重勇怕鄭叔清想太多,很是耐心的解釋了一番。

  這位夔州刺史,事情沒發生的時候他想得很少,完全沒有察覺。等事情發生後,他又想得太多,么蛾子不斷。

  就說上次統一漕船標準那事,鄭叔清居然把主意打到朝廷的漕船上,還想把對付商賈的那一套用來對付朝廷所屬的漕船,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方重勇真怕鄭叔清把紅蓮春當斂財工具,拽著手裡不放。

  “是有點可惜,但本官也沒想太多。”

  鄭叔清依依不捨,頗有留戀一般說道,很顯然他剛才就想了很多,聽完方重勇這番話以後清醒了過來。

  “事不宜遲,使君這便安排生產紅曲與釀酒吧。這種酒秋釀春熟,正好趕得上時間。”

  方重勇的催促聲,打斷了想入非非的鄭叔清,後者還在想怎麼攢一點紅蓮春去送人情。

  “明白明白,本官這就去安排。”

  ……

  隨著秋收的一天天過去,夔州紅蓮稻的後續消息,開始慢慢發酵,各種流言在長安城內的酒坊與青樓流傳著,一種用紅蓮稻米釀製的絕世美酒“紅蓮春”,也逐漸在好酒之人當中口口相傳,越穿越神奇。

  紅蓮稻的珍貴,就已經保證了足夠的噱頭!對於那些平日裡吃飯都要吃“水晶飯”的大佬來說,不搞點紅蓮春來嚐嚐鮮,對得起自己這張臉麼?

  對於那些想要攀附權貴的“大唐好青年”們來說,去給貴人們送禮,不提一壺紅蓮春去登門拜訪,那叫給面子麼?

  越是見不到,就越是期待。越是原料名貴,就越是逼格高超。

  聽說此酒鮮紅如血,又清澈透亮,沒有一絲雜質與酸澀。光是在腦中想一想都要覺得醉了。

  但除了這款美酒的相關消息在不斷傳播發酵外,還有另一件更重要的傳聞,也在坊間不停發酵!

  時間已然到了深秋,這天興慶宮的南燻殿內,高力士正在給李隆基洗腳,而後者正坐在高腳凳上看信,雙手都在微微顫抖。

  王忠嗣寫給太子李瑛的回信,其副本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李隆基的手中!

  “忠嗣不愧是朕養大的,果然深明大義,沒有跟著太子那群人鬼混,知道朕的苦心。”

  李隆基深深長嘆,李唐皇室中同室操戈的老毛病,似乎隔十多年就要爆發一次,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平靜過。

  “為什麼太子他們,就不能學朕與寧王那般兄友弟恭呢?”

  他恨恨的拍了拍高腳凳上扶手,怒其不爭的呵斥道。當然,也就是對著空氣發怒,跟無能狂怒一線之隔。

  一年前,李隆基跟太子李瑛之間的關係,就已經處於決裂狀態了。

  當初,他潛邸時的寵妃趙麗妃、皇甫德儀與劉才人,分別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因為各種原因,李瑛被封太子。

  但後面年輕漂亮嘴巴又乖巧的武惠妃得寵,而三妃相繼失寵。

  於是李瑛、李瑤與李琚三人常為母親不得寵而不樂,同仇敵愾之下抱團,私下裡閒聊多有怨言。

  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一直都知道武惠妃野心,就是扶持自己的兒子李琩上位為太子。

  於是便暗地裡派人每天觀察李瑛有何異動,並向惠武惠妃報告。

  耐不住寂寞的武惠妃,向李隆基哭訴太子結黨營私,想要謀害她們母子。李隆基大怒,想要廢太子,但被張九齡以“太子國本,不可輕動”為由勸阻了。

  雖然這件事最後以不了了之告終,但李隆基心裡想什麼,李瑛已經徹底看明白了,也不再抱有奢望。

  如今看到李瑛拉攏王忠嗣,又看到王忠嗣在信中嚴厲呵斥李瑛,嚴詞拒絕結黨,李隆基心中也是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