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116章 天華地寶

  無須朝廷指派,任命自動生效。

  而且在邊鎮的話,豆盧軍軍使,也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客串”沙州刺史,很多時候,二者也常常由一個人兼任。

  方重勇懷疑,基哥或許是怕自己在邊鎮被人欺負,所以故意加了一大堆有事沒事都能插一杆子的雞肋職務。

  不過話說回來,“代職”可以糊弄,但正兒八經任命的職務卻不能。

  方重勇猜測豆盧軍支度使估計是朝廷剛剛“發明”出來的,不過朝廷一旦任命,便有它的嚴肅性,不可等閒視之。

  這也是他想都沒想,第二天率先去豆盧軍軍府報到的原因。

  當然了,這只是他的第一站。

  接下來方重勇還要去小城城內的沙州府衙,以及位於藥泉的佛寺,那裡已經有一位禮部主事,方重勇要過去跟對方辦交接。從此以後,至少是四年之內,在朝廷沒派人來接替他之前,他都要兼顧著莫高窟內的石佛和壁畫。

  起碼這四年不能打“報告”返回長安了。

  忽然,一直沒說話的王思禮微微皺眉,似乎想到了什麼不妥的事情。

  看到他這個表情,方重勇心中一緊,小心翼翼的問道:“王軍使可是覺得有什麼不妥?在下弱冠之年便擔任軍職,實乃心中惴惴,有什麼事情,請王軍使務必言明,某一定不耽誤王軍使日常軍務。”

  看到方重勇如此謙卑的模樣,王思禮哭笑不得,擺了擺手,面帶疑惑的解釋道:

  “問題倒不是方使君,而是某在疑惑,兩天前某才向朝廷上書請示,要給豆盧軍中加一位支度使,為何今日方使君就拿出了朝廷的文書。

  這……有點不合常理啊。

  從前的軍務,都是豆盧軍使王懷亮在辦,某也不知道使君來這裡居然是為了這個。”

  呃,方重勇心中有種不好的預感。

  “豆盧軍不過四千三百人而已,應該不需要支度使吧?”

  方重勇有些心虛的問道。

  王思禮環顧左右,將方重勇拉到一處無人的地方,小聲抱怨道:

  “方使君是有所不知啊,豆盧軍的支度使,那是跟別處的支度使不太一樣的,其實這也不過是個比較好聽的說法。”

  “那不好聽的呢?”

  方重勇面色平靜,心中已經著急得像是燒開了的水壺一樣。

  “呃,不好聽的就多了,什麼京債、摺子錢之類的都行,反正就是把布匹放出去的,收糧食或者布匹回來,借一還二……差不多這樣了。”

  王思禮偏過頭,不敢看方重勇。

  讓這麼大一個孩子去放高利貸……屬於喪盡天良的行為了!王思禮這個堂堂七尺男兒,都感覺羞恥。

  但是這是朝廷任命的,不能更改,只是朝廷為什麼會這樣任命呢?

  “豆盧軍支度使難道不是一個虛職?”

  方重勇整個人都不好了。

  “那怎麼能是虛職呢,以前都是豆盧軍中司曹在辦,我瞧著司曹官職太小,還是流外官,本地大戶也多,只怕不會賣面子,所以就向朝廷請示設立專門的支度使。

  沒想到居然會變成這樣。”

  王思禮滿臉歉意的對方重勇說道。

  好消息,本地軍使是岳父的嫡系。

  壞消息,自己被任命為官方高利貸兼地下錢莊的掌門人。

  今日之行的收穫,還真是讓人感覺微妙啊。

  在心裡組織了一下語言,方重勇對王思禮小聲問道:“豆盧軍這麼玩,朝廷就不管了?”

  聽到這話,王思禮一愣,隨即攤開手詢問道:“有西域而來的重貨奇珍,敦煌本地人想買又苦無現錢,他們要不要找人借貸?然後將這些貨轉賣到長安?”

  “那確實是必要的。”

  方重勇微微點頭說道。

  “既然是借貸,那肯定是得找小城內的大戶。

  所以左右都是要借,為什麼不找豆盧軍來借呢?

  本地大戶也害怕有人欠款不還,豆盧軍可不怕誰欠錢呢。我們手裡的刀快得很。”

  王思禮嘿嘿笑道。

  既然高利貸有其市場,甚至還異常活躍,那為什麼不能找本地駐軍借呢?非得把豆盧軍逼到偽裝馬匪去沙漠裡截殺商隊是吧?

  方重勇有點理解王思禮為什麼要在豆盧軍中單獨設置支度使了。

  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這個具有敦煌特色的“支度使”,應該跟本地的“營田使”對應,叫“營錢使”才準確。

  把錢“種”到敦煌本地人當中,然後像韭菜一樣割人頭。

  沒有好不好的說法,覺得不好的人可以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