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要無 作品

74.糖稀與高粱


                 慰問了一圈軍營。

  張啟對自己手底下的這些僕從軍的精氣神很滿意。

  幾十天的嚴苛訓練之下,他們如今都已是擁有血性的戰兵。

  忠誠在這個時代的潛臺詞就是吃食,錢財,權力。

  恰好,這些張啟都能滿足他們,而且還能給上一套別人無法給予的特殊性。

  ‘真’信仰。

  每月一次的‘降臨日’讓張啟將天神的威嚴徹底植入在了他麾下的所有子民心中。

  切切實實的神蹟可比以前虛無縹緲的傳說更加讓人信服。

  一手賞賜,一手信仰。

  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慰藉之下,張啟不難想象這些人會在今後的戰鬥中爆發出怎樣的戰鬥力。

  時間一連過去兩三天。

  騎砍世界裡的‘索泰村’中的農田也已經成熟過兩次了。

  張啟在第一次高粱成熟以後就進去過一起。

  齊人高的高粱田很是壯觀,兩百畝的田地平均一畝下來給他帶來了500斤的高粱穗。

  而兩百畝所得近乎十萬斤高粱米。

  張啟大為震撼,這已經快要接近他之前所生活的時代的畝產量了,雖然接近的值很低,但也遠遠超過了漢匈期間的所有作物畝產。

  要知道這個時代一畝地的產出能達到200斤的就是良田,能達到三百斤的就是上天垂憐。

  而張啟在騎砍世界‘索泰村’農田的產出額,已經超過了外界的一倍之多。

  就是不知道這些高粱米用在外界種植還能不能達到這麼高的產量。

  張啟不清楚,得等到開春以後拿下一塊自己的地盤然後種植試試。

  如果這些高粱依舊能在外界取得高產值,別說五百斤,只要是一畝地能產出300斤以上,他都能笑個半死。

  索泰的農田產出了近十萬斤的高粱米,而高粱佔重最多的可不是‘穗’。

  而是杆與葉!

  兩百畝地,平均一畝所得的莖葉超過了萬斤,而兩百畝所得近乎,兩百萬斤!

  這可是上好的青儲料來源。

  直到此刻,張啟才清楚的明白過來,為什麼高粱能在那個特殊的時代拯救一個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