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要無 作品

156,日常


                 鮮卑。

  三百個船塢的匠人在來到這裡休息一晚後並沒有直接去選擇建造船塢的地方。

  在經驗老到的漢朝船匠的分派下,三百人被分成了十組去探查鮮卑周邊的水系環境去了。

  他們造的船是海船,要是到時候船造出來了卻開不出東北那就夠好笑的了。

  對此,張啟也很重視,將鮮卑本就不多的守備力量全都派出,對他們進行保護。

  他自己沒有出去,而是在王庭中與慧等人交談。

  “現在鮮卑人口超過了六萬,而烏桓更是有了將近十萬的人口,現在光靠我一個人,已經無法保證所有人的糧草,牛羊的產出目前只夠供應七萬人左右,所以在冬季大雪到來之前,你們必須將豆腐,豆粉的製作完成。”

  王帳之中,張啟面容嚴肅的對著慧,伯,工務司司長以及幾個鮮卑領導班子說道。

  豆類直接吃也行,但兩三個月都吃豆子,對勞力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豆類會讓腸道的蠕動加快,簡單的說就是吃的多,放的也多。

  而豆腐,豆粉就沒有這方面的壓力,吃這些加工後的豆類產品不會出現幹吃豆類的反應。

  製作豆腐豆粉的事主要還是工務司與慧負責,他們一個管理人員方面的調動,一個負責物資方面的支出。

  工務司的司長現在是那個年輕人,陸木上次自作主張去往遼東時就是讓他全盤負責工務司的事物,他做的不錯,所以張啟給了這個年輕人機會。

  而年輕人也爭氣,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不僅在蒙學中完成了識字的學習,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

  陸植。

  他的班是從陸木手上接下來的,所以報之桃李,他以陸木的姓氏當做了自己的姓氏,就連名也是往陸木那邊靠攏。

  陸植沉著的應道:“君上,卑下這邊人手沒有問題,而且目前田畝中還有十四萬畝的豆類等待收割,按照之前那兩萬畝田地的平均產出,這十四萬畝在月末也能收割出一千六百八十萬斤的大豆。”

  “我想這些大豆加上牛羊的產出應該可以讓烏桓鮮卑度過這個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