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老闆 作品

第五百四十二章:元老眼中的農神

  再聯通天氣預報系統,甚至還能預先指導作業。

  這樣以後引進了農神,也就是引進了科學種植,結合傳統農機的“耕種收”,未來未嘗不能實現“傻瓜式農業”。

  啥也不會,準備好“地”就行了。

  周瑞將這個想法和元老交流了一下,得到了元老的大力肯定。

  “那就太好了!人人都是農學家!”

  轉而又問道:“不過難度很大吧?”

  周瑞想了想,說道:“一個是需要大量農業科學做支撐,另一個也需要建立數據中心,進行統計和集中處理,當然了,農業和地理都是敏感領域,還需要國家的支持。”

  元老道:“步子可以小一點,就像我們搞試驗田一樣,伱可以先嚐試一部分區域,弄明白一種作物,然後再慢慢擴大。”

  周瑞立刻道:“那您覺得....就水稻怎麼樣?您這邊的農業科學肯定是最厲害的,我先把水稻研究明白了。”

  元老笑道:“原來在這等著呢,那你可得和小李談,我已經不問管理好多年嘍!”

  那位地頭老農一樣的李主任笑了笑:“我還說巧呢,原本在網上看到農神,我就想著是不是聯繫一下‘開明智能’,看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今天居然在地頭上碰到了”

  作為近來風頭最盛的公司,開明智能早已經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裡,李主任不止一次看過“農神”的演示視頻。

  所以今天他溜達著溜達著,看到一輛農神,才這麼激動。

  兩邊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合作升級!

  口頭上的約定很快達成,李主任這邊要回去報會審批走流程,但通過的概率很大,八九不離十了屬於。

  “開明智能”和“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合力開搞一個新項目:無人機農業標準化。

  各自拿出各自的技術,先把水稻這一種作物,給搞明白。

  這是中國人的兩大飯碗之一,把這東西搞明白了,意義重大。

  不光是將水稻種植的技術經驗錄入進農神,還要配套數據中心、遠程指導、天氣預報等系統。

  傳統農機缺乏智能化,在工作的同時,無法承載更多的功能,但農神可以。

  從“成本”上來說,這次合作自然是“開明智能”花的多,人力物力,遠比“送兩臺”要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