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172 章 一點點的震撼

蕭君澤休息一夜後,精神恢復,坐在襄陽的臥室之中,開始一天的工作。




他翻看著崔曜送來的資料,裡邊是他上次離開時,要求崔曜蒐集的消息。




如今襄陽城外,有大小鍊鐵、煉焦坊六十餘座,能產鐵水三百七十餘萬斤,焦炭一千九百餘萬斤——聽著好像很多,但三百七十萬斤鐵水不過是三千多噸的鐵產量,換成普通貨車,也就兩百多車次就跑完了,平均每天產鐵不夠一個大貨車拉走的,要知道這可是整個襄陽的產量啊。




好在,無論是如今開墾雲夢澤,還是三長制改革後的北魏,都能吃下這樣的產量,平均下來每人都不到四兩的鐵,加上草原諸民們,需求還有巨大缺口。




另外就是羊毛,如今毛料的年產量已經達到十萬匹,絹、麻更是達到七十餘萬匹……




如今整個襄陽的人口已經達到五十萬,和總共六十餘萬人的洛陽城相差無幾,但要知道,洛陽是舉全國之力在供養,有無數權貴世家積粟、布匹流向洛陽,還有本身十五萬禁軍的巨大消費市場,而襄陽卻是個純粹的產業城市。




崔曜對這樣的成就十分驕傲,他對君澤道:“先帝在位時,就不止一次寫信給我,要屬下入朝當度支尚書,並且承諾只要磨練上幾年,於朝廷中積累威望,司徒之位,指日可待。”




“那倒是可以去,”蕭君澤笑道,“想想看,南北兩朝,想當哪裡的司徒,都任君挑選,也算位極人臣了。”




“這可不行,”崔曜頓時就飄了起來,得意道:“兩朝皆不是梧桐,屬下只等主公一統天下,當您一人的司徒!”




“嘴真甜。”蕭君澤笑了笑,又翻看起了其它細節。




但光看產業規模不夠,整個襄陽城,如今有大約三十餘萬的工人,男女各半,男工多在鍊鐵、煉焦、採石等行業生活,而女工則絕大部分在紡織業中,會有女工的原因不是因為男女平等,而是女工的價格更低,不到男工的一半,更容易管理。




“這些工坊,你去巡查過了麼?”蕭君澤問。




“自然,每月皆會掩飾身份,悄悄前去巡查,”崔曜對君澤交代的事情,總是十二分用心,“據屬下探查,這些工人除了少量本地人,大多是南陽、新野、司州的逃奴,還夾雜著山中蠻夷,他們最初在魚梁州外的水澤、山間搭起窩棚,每日去碼頭、道橋找些零散活計,這兩年,他們也大多落了戶籍,在魚梁州找了活計,整個雍州的多餘的米糧,都是由他們購去……”




同時,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幹活非常拼,積蓄了一點錢財後,便要購買農具、墾荒契,前去開墾土地,不再繼續做工。




好在,雖然工人流失比較嚴重,但每年新來的逃民也很多,如今漢化快十年,多的是被印子錢逼得走投無路的逃民。




“印子錢?”蕭君澤找到其中的要素。




“對,”崔曜笑道,“如今北朝大興佛寺,供養人、鑄佛皆需要大量錢財,而放印子錢,便是斂財最好的辦法。”




他還給君澤說了一下基本操作,簡單說,就是強行放貸,欺凌弱小,不管對方需不需要這些錢,就得收,甚至還一定是錢,比如要求借出去一個雞蛋,就得收回來一隻雞;借出去一升米,還回來的米必是一車米……




用這種辦法,先前那些在均田制中分到田產的庶民,不但保不住自己土地,甚至連自己都會變成還款的一部分,被拉去修築佛寺、石窟,或者成為家奴。




“那,雍州也難免有這些事吧?”蕭君澤皺眉問道。




“有自然有,但遠不如司州那麼厲害,”崔曜感慨道,“咱們這裡的農戶過不下去了,會舉家逃亡,在襄陽混口飯吃,而土地若無人耕作,便是大過,到時這些鄉豪,該給的稅賦,一分不得少,他們自然也不敢對治下太過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