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289 章 工具人的苦

十二月初一,修法大會召開。




是日,參與入內的人數達到了兩千餘人。




入會的第一件事便是搜身,不但不能帶任何刀槍劍戟、斧鉞勾叉,連柺棍、墨硯也是不許入內的。




但這並沒能讓環境變得好一些。




河北高氏的使臣在臺上聲聲陣陣,講解門第世族為國的貢獻,為何能有如今成就的時候,臺下便有無數早餐的招呼了上去,包子饅頭戰鬥力不強,這位使者侃侃而談,頂著滿身熱粥將他講完,也算得上氣度深厚了。




隨後,次日,各地的代表們被禁止帶早餐,不沒收,但必須吃完才能進去。




可是接下來便成了一個拉鋸戰,這些早有準備,相互之間,許多提議充滿矛盾,都在對方發言反駁時想盡了辦法搗亂,從早餐到玉佩,再到禁厚重的書本,再到後來檢查人們腳下有沒有鐵片……




蕭君澤看著整個都陷入焦慮的元勰,不由哂道:“笨啊,你讓他們穿鎧甲上去講不就行了?”




元勰驚呆了:“還能如此?”




蕭君澤笑道:“為何不能?都是為了他們的安全嘛。”




說不得後世還能成為美談呢。




於是,從第四日開始,大會主辦方開始提供不同大小的明光板甲,還準備了一個講臺做遮擋,為與會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每天都有不同的提議被主持人彙總,提出建議的人員需要接受至少五分鐘的提問質詢,當然,他們不是用來投票,而是用來提出反對意見。




對蕭君澤來說,這次修法大會,其實是為了給普通人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以及讓他們有與上層接觸的機會,等習慣了這種模式,再慢慢培養人們對政治的參與度。




在還沒有能力推行義務教育的年代,開發民智是需要很長時間。




隨著會議的展開,各種或大或小政策便被提出,在各種報紙上印刷出來。




油印極大地降低了消息傳遞費用,這些不同政策也由說書先生們一一在臺前幕後講解起來。




在這個信息極為匱乏的年代,村頭隨便一件家長裡短的事情,便能被人嚼上半月,一本的普通的遊記,讀書人也能在一年內翻看到破舊不堪的程度,能學上二十幾本裝訂書,便能算得上“學富五車”,人們會本能地吸收聽到一切知識,甚至會拿紙筆記下,哪怕對他們來說,這種知識並沒有什麼用處。




一時間,襄陽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說起這大會里的不同政策。




工坊主人會對商稅的修訂充滿意見,他們會對著河港的不同商路清理表達期望,然後又對集資辦法和收費還貸這種模式心中天人交戰。




工人們會擔心原料漲價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工錢,工坊搬遷的條例,會擔心地租上漲對租房的影響……




普通農戶則打聽起了“軍戶”這種不用交賦稅,而是交血稅的戶籍是個怎麼樣的要求,考吏編還需要除了畢業文書外的哪種條件。




里正們關心土地的清查,




每年開墾的新地是算村裡還是算私人的(),軍戶是另外開的軍府?[((),這軍府又是怎麼個升遷……




氐、鮮卑、羌、山蠻、島夷這些胡族,就擔心起了在中原人的王朝裡,他們會不會被冷落不受重用……




許多胡族甚至主動在朝廷裡更改了漢名——其實是想連姓氏也一起改了,但被崔曜勸住,說這些姓影響不大,漢人裡複姓和胡人的複姓其實區別不大,取個漢名就可以了。




而南國的反應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