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仁姚雨 作品

第746章 知識點。

  從李白的詩中不難看出,岑勳與李白的關係非常好。但是從顏真卿書信上的內容來看,岑勳似乎是站在顏真卿這一邊的。

  這就有點意思了。到底誰才是岑勳的好朋友呢?

  司仁搖了搖頭,不去考慮這個不相干的問題,轉而思考起顏真卿信中提醒自己的事情。

  按照顏真卿的設想,用1年的時間就能拖垮120萬大軍。而且沒有任何風險。

  可對司仁來說,時間有些漫長了。他已經進入遊戲快一年了,現實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一無所知。

  所以他想要儘快出去,就必須要讓大唐120萬軍隊提前發生暴亂。

  “嗯...把天公張角太平道那一套搬出來?”

  司仁想了想還是把這一主意否決了。

  張角太平道的核心思想就是善道,並不是教人向善那麼簡單。而是在這其中混雜了末日預言,甲申劫運。

  他預言在甲申年會遇到4大惡事,兵、病、水、火。天下大亂,疫病橫生,戰火四起,滅世洪水。

  張角出道就塑造了一副人類末日的景象,許多百姓都盲目的相信追崇。他們堅信只要入了善道,才能才能拯救自己,消災弭禍。

  而且以司仁現在的情況,哄騙這些愚昧的百姓,塑造一些神話也不是難事。

  可問題偏偏出現在這,現在長安城中聚集了天下的文人,他們一致對司仁口誅筆伐。

  這樣一來,司仁想用太平道這一套恐怕就失去了效果。

  “對付文人,那就得用文人的方式。

  大唐有李白,有杜甫就了不起?有白居易就牛筆了?

  當我拿出宋朝的蘇軾的詩詞敢問閣下該如何應對呢?我掏出辛棄疾的代表作,你們又該如何?”

  別的不說,就拿辛棄疾來講。他的經歷與李白完全不同。李白一生都在追逐權利,所謂的鬱郁不得志都是後人為他冠上的。他只會寫詩,對管理一竅不通。

  反觀辛棄疾就不一樣了,他戎馬一生,理想就是收付失地。與李白這種只會空談的人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如果把兩個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就會發現李白只是紙上談兵,而辛棄疾是一個實幹家,雖然同樣不能一展抱負,但情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