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嬴政 作品

第342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但天下歸一之後,再行耕戰便再也行不通了,邊疆或許可能,但是中原大地,大秦腹地之內,誰還能接受如此嚴苛的條令。

  亂世之中,行耕戰乃是戰之道,是為了完成大秦的統一大業,而現在,天下一統,中原大地歸於平靜,環顧四周已無敵手,百年之願得以完成,就好像心中緊繃的一根弦,終於可以放鬆了,心中的石頭也落了地。

  但是,這口氣呼出去了,再想找回來,那就難了,百姓經歷的幾百年的戰亂,就想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好好生活,只要能平平安安的活一輩子,或許也足以令人滿意了。

  這是人之常情,達到目標之後,自然想要更好的生活環境,要是大秦統一之後,和亂世完全一樣,那這數十年的滅國大戰,那百姓承受的苦難換來的一切,不都是一個笑話嘛,那人們還有必要擁護大秦嗎?

  繼續推行耕戰,民間不滿的情緒必定會高漲,如此情況,極其容易被有心人挑撥,到時,又是一番亂象。

  始皇帝知道這個道理,大秦統一之後,就連他這個大秦的皇帝都長出一口氣,好似多年積壓在心頭的陰霾盡皆散去,何況是下方的百姓,繼續耕戰,不可行,所以,在大朝會上,始皇帝才會採用農家的理論,重用農家弟子治國。

  農家的三條治國策論,是能使大秦經濟基礎迅速歸於穩定的良方,也是能讓底層百姓感受到大秦國策的利處,這是重農之策,若是大秦大力推行十年,大秦將進入歷朝歷代所沒有的始皇盛世。

  這是農家之策,藏富於民,休養生息,重農之道,能讓百姓能真切感受到大秦的利處,便會真心擁護大秦,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但隨著時間推移,大秦將會越來越穩定。

  農家之策,是在儒法兩家爭執不下之時,始皇帝選上來的折中之策,效果還不錯,若是沒有扶蘇提出的新儒,開創變革儒學這一套,儒家是沒有絲毫的可能與法家爭鋒的,若是如此,那就是重蹈歷史的覆轍,而最後的結果,也必將是法家一家獨大,各派皆被打壓,始皇帝能用的,也只能是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