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 作品

第62章 曲轅犁

 二叔公鳩杖輕輕點地,沉吟片刻後搖頭道:“現在是農忙時節,大牲口哪裡那麼好添置,只能改日問問縣衙的官兒能不能想想辦法。”

 “也好,倒是孫兒問問。”

 李讓瞭然,隨後也不再提這茬。

 大牲口,也就是耕牛,在這個時代的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

 整個太平村一百三十多戶人家,也就只有不到十頭牛,這還是因為二叔公受過太上皇賞賜,是人瑞的緣故,官府才給配了這麼些。

 其他村子的大牲口只會更少,這個時候大家都需要大牲口,買肯定是買不到的。

 幾個嬸孃送來粥給眾人分了吃了,天色也就黑了下來。

 李讓回到臨時居住的小木樓中,點燃了油燈之後,便取出紙筆開始沉思起來。

 大唐的田土製度承前朝,被稱之為均田制。

 最早起源於北魏均田令,即:“諸桑田皆為世業,身終不還。”

 北齊時,改稱桑田為“永業田”。

 太祖開國時著令,年滿十八歲的良家男子均可分得田土面一頃,也就是一百畝。

 這一百畝之中,有二十畝被稱作永業田,八十畝為口分田。

 永業田與口分田的區別便在於永業田可以傳給兒孫,口分田在其田主身死之後便會被官府收回。

 李讓已經年滿十八歲,按照大唐的律法,可去官府領田土一百畝。

 本來其實這件事情在他回到太平村的時候就能去辦的,但因為他回村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春耕時節,就算補種糧食也種不了了,所以便一直拖到了現在。

 但現在不能再繼續拖下去了。

 因為夏收之後緊隨其後的就是夏種,春耕種麥子,夏種種糜子,這是關中已經傳承了千百年的耕種規律。

 事實上,糜子這種吃著喇嗓子的糧食,才是絕大多數關中人的口糧。

 至於麥子,大部分需要用來交稅,就算交完稅之後還有得剩,大多數人家也根本捨不得吃。

 而是會拉去賣給官倉或者糧商,一斤麥子換來的錢能夠賣兩斤糜子,對於絕大多數莊戶來說,麥子不是糧食,而是錢。

 眼下夏種在即,李讓肯定是不可能錯過的,畢竟他不可能天天去村子裡蹭飯,一頓兩頓還好,時間久了誰也供不起他這麼個閒人。

 至於他火器局監正的俸祿,就那點俸祿根本沒法子讓他過上鹹魚生活。

 按照大唐的田土製度,他可以從官府領到一百畝田,再加上原身父親傳給他的四十畝永業田,那就是一百四十畝。

 這麼多地光靠人力根本不可能種得過來。

 但村子裡的大牲口就那麼多,現在有錢也買不到大牲口,那就只能從工具上想辦法了。

 沉思片刻,李讓開始埋頭在紙上畫起來。

 他畫的正是穿越者必備的種田利器,曲轅犁。

 這種在大唐中後期才被製作出來的犁,堪稱重點作弊利器,不僅能對田地進行深耕,更是能在關中現在普遍使用的直犁的基礎上將耕田效率提高數倍。

 直犁笨重,最少需要兩個大牲口才能拉動,許多大牲口少的村落,只能選擇用人拉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