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不瘦 作品

第18章 成竹在胸

 “……記得之前您那三輪能兌給我來著,現在我想好了,還成麼?”

 “行,說兌給你就兌給你,後院呢,今天就提走?”

 蔡師傅的話從來都是那麼篤定,雖然客套話不多,但話裡意思透著股子熱乎勁兒。

 “那個,我想跟您打個商量,車子我先給您付個定,剩下的分一年內,我按期每週給你送來,您看成不成?”

 “有啥不成的,上次是沒聊到這,我呀,也是這麼打算的。今兒你要是不忙就去拉一趟酒,算是車子的訂錢,剩下的,就從你拉酒的錢里扣。”

 蘇木有錢,這種做法只是因為不敢肆意花,可蔡師傅這麼‘豪氣’的照顧,他始料未及,卻很感動。

 人間自有真情在。

 酒館這會兒沒人,兩人三言兩語就敲定了大二百塊的交易,頗有種煮酒裝英雄的氣概。

 蘇木隨著蔡師傅來到後院。

 一輛車身鋥光瓦亮的腳踏平板三輪車就入了蘇木的眼。

 蔡師傅這輛車是個三手的,最初他也是借別人車幫老闆娘拉酒,後來才接了一輛過來。

 就是這輛鳳頭兒。

 前加重、銅鈴兒、包了藏青色座套的座子,一應俱全,拿來就能營業。

 蘇木也用這輛車拉過好多次酒,不僅對牛欄山的道路和酒坊熟悉,對這輛車的舒適度也深有體會。

 雖然是三手,但養護的很不錯,除了年代久遠些,堪稱車況完美。

 而且這輛車是入了社的。

 入社,說明這輛車自帶營業地盤,屬於有背景有勢力的,不怕被人鬧事。

 比市面上單幹的那些可是強多了。

 這種情況還要從四五年前說起。

 那會兒剛開始提倡公私合營,除了一些國營大廠外,也經由一些特殊行業組織成立了許多的‘集體聯社’,蹬三輪的也應運而生,發展至今規模也不斷壯大,其中有運輸大聯社,也有地區小聯社。

 這輛‘京城’的鳳頭兒牌平板三輪車的牌子,就是地區聯社掛了號的。

 能理直氣壯接前門樓子這片兒的活。

 沒有進入聯社的,就像沒有營運證的網約車,比不得有組織有勢力的聯社成員,拉散活、零活也不會一帆風順,畢竟在哪兒都有地盤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