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啟蒙讀物

 王綰淡淡笑了笑,終於探到了死對頭在陛下心中的位置。 

 “卿也別想著這麼快退了,好歹再支撐幾年,等上林學宮建成,朕自然隨你心意。” 

 王綰鄭重躬身,“陛下此言,臣銘記心中。” 

 再次回到咸陽宮中,秦始皇得到了來自蜀中的消息。 

 新一年的商隊已經準備妥當,趁著春暖花開之際,準備進入高原。 

 摘星一脈派了五個年輕人跟隨商隊一起,打算在最高的地方劃下一片地盤。 

 那場在上林之中的議事,有很多百家之人蠢蠢欲動。 

 摘星一脈率先付出了行動,對其他百家來說圈地成了日常掛在嘴邊的事情。 

 農家、墨家、公輸家倒是不急,因為有秦人的地方,他們的人基本上都在了。 

 商家最近動作不少,但全都集中在長安商貿區,由平準令牽頭,子嬰和殷從兩人開始了對商貿區的一系列整改。 

 涉及問題很多,從商律,商法,到商貿區規劃,區域分配,道路清潔,等等,他們打算將這裡打造成除了上林學宮之外的第二座學宮。 

 商學已經有了自己的地盤。 

 醫家之人整日窩在南山之上,由幾個農家之人協助,開始進行藥草統計,並進行野化種植試驗。 

 根本沒有探索外面世界的慾望。 

 自家山頭的事情都沒有搞清楚,自然不關心外面的事情。 

 以王綰為首的儒家之人也是窩在家中,最近開始編纂啟蒙書籍。 

 聽說進度飛快,年底便能出成果。 

 秦始皇想了半天,開始擔心自己讓這些人外出探險的計劃是不是要落空了。 

 他又盤點了一些百家的名額,覺得下面的人能夠出頭的人恐怕很少了。 

 百家爭鳴的時代終究已經過去很久了。 

 一些學問已經接近失傳。 

 比如道家的楊朱,在春秋時期盛極一時。 

 孟子有云:“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可見其學問盛況。 

 但如今已經鮮有人提及,其原因秦始皇很清楚。 

 這個學問被上層貴族壟斷了。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秦始皇默默唸誦這句話,對於這言語後世有更多的解讀。 

 其實問出這個問題的人實在是很天真。 

 利天下的事情怎麼可能只是拔一根汗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