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系修士重返地球六十年代 作品

第171章 袁楓的創意


                 “新上的產能幾乎都是給雲陽拖拉機廠的。”

  “雲陽拖拉機廠應該很大吧!咱們一家企業生產的配件能夠人家用的嗎?”

  “當然不夠了,雖然咱們廠子在縣裡也算大廠了,但和人家雲陽拖拉機廠的規模一比,還是天地之差的。畢竟人家雲陽拖拉機廠是國家重點工程,咱們廠只是一家生產助力農用機的小企業。其實光咱們省就有好幾家工廠和雲陽拖拉機合作了,更何況全國了。咱們廠的只是人家供貨商裡面規模比較小的。而且咱們廠只是給人家生產拖拉機拖掛農具的工廠,屬於配件供貨商。拖拉機上的重要零件,根本輪不到咱們。”

  “原來是這樣。那咱們廠除了給雲陽拖拉機生產拖掛以外,還生產什麼?”

  “咱們廠的主打產品就是普通的農具了,現在叫助力型農具,譬如腳踏式脫粒機、腳踏式揚穀機、插秧機、施肥機、雙華犁,單犁什麼的。咱們廠的主打產品數量不少,在省內銷售的還算是不錯的。至於和雲陽拖拉機合作是全國統籌的,上面安排咱們必須為雲陽拖拉機生產拖掛。不過農用機械都是大型拖掛,眼下這些拖掛才是咱們的生產重點。”

  “那不知道一臺東方榮拖拉機要多少錢?”

  “裸機一萬四千多吧!”

  “這麼貴!農民能買得起嗎?”

  “農民怎麼可能買得起,而且個人也沒資格買。一般都是大隊合買,整個大隊輪著用。當然要是生產隊有錢的話,也可以獨資購買。本來生產隊以前是沒有購買資格的,但最近上面不是出了一個農業六十一條嗎!其中規定,農村實行以生產隊為基礎的三級集體所有制。所以現在大方向已經敲定了,生產隊是獨立集體,如果有錢的話,可以獨資購買。”

  袁楓點了點頭:“其實東方榮拖拉機性能到是不錯,但就是太貴了。只怕小一點的生產隊根本就買不起!畢竟一萬多萬塊錢呢。大隊要是集資買問題雖然不大,但耕種或者收割就那麼幾天,到時候誰先用,誰後用,到時候也是麻煩事。如果拖拉機的體型能小一點,便宜一點,這樣生產隊就能負擔得起了,關鍵是用起來也方便。”怎麼說袁楓怎麼也是過來的人,知道國家農用機械未來的走向,基本上算是走向了偏小型化的方向。

  主要原因是中國的農業格局和農業相對發達的米聯邦不一樣。雖然兩國糧食產量在未來基本持平。但米聯邦的耕地面積比中國要大。關鍵是人家農民數量比較少才幾百萬,而中國耕地比人家少,農民數量是人家的一百多倍。

  以袁楓所在的省份計算,人均才一畝多地,而米聯邦人均近一百畝地,基本上人家一個人就擁有一個生產隊的土地,自然可以大型機械化種植了。而中國人均一畝地的情況下,一個人力就可以完成耕種。買一臺一萬多塊錢的拖拉機回來,耕種這一畝地說白了也是勞動力的浪費。因為省下了人工也幹不了別的,最後還是浪費。

  當然這也不是問題的核心,問題的核心是中國的耕地碎片化還非常嚴重,東一塊西一塊,並不利於大型機械耕種。而米聯邦的耕地,絕大多數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自然適合使用大型農用機械。

  中國除了固定的幾個省合適使用大型農機外,其餘的省,還是應該以小型機械為主,起碼袁楓所在的省份就適合小型機械耕種。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未來的小型農用機械百花開放的原因所在。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村人口數量也會大幅下降,農民減少人均耕地面積也會越來越大,大型農用機械的發展趨勢,還是對的,只不過這個時間週期比較長,起碼一百年內,不在考慮範圍。

  徐和志雖然不知道袁楓的想法,但還是點了點頭:“話雖然有點道理,但農用機械小型化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就算是大型農機,全國也就只有雲陽拖拉機廠一個地方能生產,更別說精密度更高的小型農機了。全國還沒聽說誰能搞出來小型農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