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言明 作品

第33章 我想開青樓

 朱元璋點點頭,內心十分同意高志雲的說法。

 高志雲繼續說道:“自皇上濠州起義,至今已有二十餘年。期間大小戰役無數,歷經千辛萬苦才有此局面。大明初立,皇上減少賦稅,農民可以吃飽穿暖,此乃不世之功績。然想要大明之基業連綿延長,詩詞歌賦、樂譜舞蹈、著書立說等皆為重中之重,只有將這些文化深深刻在人們的心中,那大明就可屹立不倒,而皇上也可流芳千古,與秦皇漢武相提並論。”

 高志雲的一番話深深觸動了朱元璋。

 大明初立,朱元璋的重心放在減輕賦稅讓農民過上好日子上。

 而高志雲卻想到了更遠處,如何發展文化,如何繁榮文化,如何讓這些文化深深刻在每個人的心中,如何讓大明綿延百年甚至千年。

 “唐詩宋詞令人口口傳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驚起蛙聲一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寫景也好,抒情也好,都讓世人驚歎其才華,驚歎那個朝代的文化。”

 “而舞蹈樂譜也是如此。唐玄宗所做之《霓裳羽衣舞》至今被封為經典,服飾華麗,場面恢弘大氣;還有胡旋舞、劍舞、燕樂、軟舞等技藝精湛之舞蹈,同樣令人心馳神往。而宋朝同樣對舞蹈十分重視,雖不如唐代舞蹈華麗、張揚奔放,但古樸、內斂、優雅,表演形式多樣,令人眼花繚亂。”

 “樂譜、琴譜更是被人視為經典,《蝶戀花》《長相思》,實乃歷史瑰寶。而相當一部分在戰爭中遺失、損壞或者銷燬,就以大都為例,臣率軍攻陷大都之際,無數珍寶被北元朝廷帶走,帶不走的直接破壞,無數典籍更是被燒燬。臣看到此等景象實在痛心。”

 “臣今日之所請的青樓,實乃想建一座供人觀賞歌舞的表演場所,同時搜索遺落在民間之歌舞,梳理編排,讓那些曾經風靡一時的歌舞再現於皇上和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