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左輪 作品

第323章 該研製水泥了

 而且不僅僅研製珍妮機,那軋棉機也要研製,因為靠人工給棉花脫棉籽太困難了。 

 以前棉花少,還可以這樣,但棉花多了,就不能靠手工剝離棉籽了。 

 其實在中國古代,有位被稱為“棉神”的人物,叫黃道婆,後世紡織工人都將黃道婆奉嗣為紡織神,清代時她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她也是宋末元初時期的人物,估計現在還沒有出生,因為據歷史記載,大約在元成宗元貞年間(1295~1296年),黃道婆帶著挨崖織機和椎弓等紡織工具,和精湛的技術,搭船回到了闊別三十多年的故鄉(上海一帶),如果胡湘能活到八十,應該能見到這位阿婆。 

 她創制了一套完整的軋棉、彈棉、紡線、織棉的棉紡工序,促進了棉花的推廣,而且這道這套工序在中國流傳了四五百年,直到建國後。 

 黃道婆發明這種軋棉機具踏車的中心裝置有一根鐵軸,鐵軸與另一個直徑較大的木軸相配合,由於兩軸直徑不相等,轉動的速度也不同,把籽棉放入兩軸之間,當棉籽被擠壓出來後會落在踏車的後面,脫籽的棉纖維就被滾軸攜帶到前面。 

 這些發明都是底層普通人物發明的,對目前的機械坊工匠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因為昨晚喝了酒,胡湘第二天起的很晚, 

 早餐喝的是豆漿,煎雞蛋,現在也有了牛奶,不過胡湘喝不慣,而且這種中國古代黃牛產奶量也不大,和後世的奶牛產奶差遠了。 

 來到機械坊,胡湘給李冶說了軋棉機,和紡線機的事,李冶說安排工匠去研製。 

 李冶說蒸汽錘可以運轉了,於是胡湘來到蒸汽錘個房間。 

 只見工匠打開蒸汽閥門,錘頭升起,關閉閥門後,錘頭迅速的落下,砸在鐵板上面,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音。 

 “公子,我粗略算下,錘頭的重量,和它升起的這個高度,落下去產生的壓力,明顯比同等重量的物體,也是這個高度落下,產生的力大很多,”李冶說道。 

 “哦,其中有什麼奧秘嗎?”胡湘問道。 

 “我現在也不是很清楚,但根據力的分析,錘頭連桿活塞,除了受重力外,應該還有個力,讓它速度變大了,但現在除了大氣壓力外,沒有別的力了,應該是我們關閉蒸汽閥門後,氣缸內蒸汽變水珠了,形成真空,這樣活塞上面和下面大氣壓力不一樣了,也產生了壓力,加大了活塞的下行速度,”李冶分析說道。 

 胡湘想也是這個道理,也為李冶的善於觀察,感到佩服。 

 其實蒸汽錘壓力巨大,也是因為除了自身重量的自由落體產生的壓力外,還有大氣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