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酒 作品

第171章 與人為善

 這個鏡頭,放在副駕駛上對著她,就是在懟著臉拍了,目的肯定是捕捉林淑雯的正面視角,也是這次汽車內拍攝的主鏡頭。 

 至於說最後車頭的那個鏡頭,無非就是為了捕捉到汽車行駛過程中車內的全景視角,加上後座的鏡頭,輔助主鏡頭記錄林淑雯的各個視角,好用來剪輯。 

 理清了車裡大概的鏡頭位置,林淑雯又稍微調整了一下自己坐姿,然後主動開始詢問:“我們這是要去哪?節目的錄製現場嗎?” 

 聽到林淑雯的問題芒果臺的跟拍pd就意識到林淑雯那邊已經準備好了,他可以開始提問了。 

 跟拍pd回了一句:“不是的雯姐,節目錄制是明天,我們到時候會來接你過去,這會兒是去酒店的。” 

 然後跟拍pd話鋒一轉問道:“雯姐,聽說你的專輯銷量很不錯?” 

 “嗯,已經破百萬了。” 

 “這麼厲害?我記得雯姐你的專輯才發售三個星期吧?” 

 “是啊!能有這個成績我也很驚訝,很感謝粉絲們的支持吧!”林淑雯笑著說道。 

 “雯姐網上很多人說你這張專輯沒有一個主題,就是是一張大型ep,你自己怎麼想呢?” 

 “網上說的也沒錯,我的這張專輯確實沒什麼主題,這主要是我自己的原因吧!一開始就沒想好要把自己的哪一面展現給粉絲們。” 

 “這麼說的話,專輯的主打歌《最初的夢想》是在比較靠後的時間才寫出來的?” 

 “嗯。” 

 “在《蝸牛》後面嗎?” 

 “《蝸牛》是這張專輯裡最早完成的一首歌了,當時我處在事業轉型期,也算是我的一個低谷期吧!寫出《蝸牛》來和我當時的一些經歷有關。”林淑雯按照洛明之前給出的創作思路說道。 

 “那《清明雨上》呢?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是什麼?” 

 “這首歌就屬於是即興創作了,當時我在錄製別的節目,節目組的前輩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感染到我了,於是我就以杜牧的《清明》為靈感,寫了這首歌。” 

 “原來是這樣,難怪歌曲中滿滿的都是離別和追憶。” 

 “我小的時候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在我10歲的時候,奶奶去世了,當時我問過家裡人死後世界是什麼樣。” 

 “死後的世界,應該是混沌和虛無的吧!每次提到死亡我總是覺得心裡總是空落落的。”跟拍pd說道。 

 “你的說法符合大多數人對死亡的印象,死亡代表著虛無陰森甚至是恐怖。 

 因為在死亡發生的那一刻,大多數生靈唯一能確定的,就只有死亡本身。 

 但其實往前追溯幾百上千年,我們的前輩們對於死亡的解讀,與其說是陰森恐怖,不如說是有著非常浪漫化的構想。” 

 “浪漫?死亡能用浪漫這個詞嗎?”跟拍pd好奇的問道。 

 “死亡的定義其實有很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但我認為,咱們華夏對死亡的解讀是最感性,最浪漫的。 

 我參加那檔綜藝的時候,做了不少功課,背了很多詩詞,收集了很多資料。 

 當時正巧注意到了,我們的先輩在很早的時候就對陰陽之道有很深刻的認知了。 

 古代先賢們認為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陰陽來劃分,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陰陽之道。 

 生是陽,死是陰。 

 根據這個理論,古代先賢們認為,活著的時候,我們所在的世界被稱為陽間,死了的時候,我們所在的世界稱為陰間。 

 古人對陰間的整體構造及描述基本上都是陽間大致相似的。 

 古人對陰間的構想,其實極大程度上反應了一句話,這句話我想大家應該都聽過那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這其實是刻在我們祖先骨子裡正直的一種延續。 

 即便你生前的作為沒有辦法得到及時的反饋,死後你也終將獲得應有的獎懲。 

 我們的先輩們堅信,每一個人終將在某種意義上得到公平的反饋,無論是在陽間還是陰間,你就是你,你要對自己的每一個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