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的1898,是全國的1898!

  這一刻,各朝代帝王集體震撼。

  “長夜為何盡明?因為火把在他們自己手裡。”

  孔丘學堂之上,孟子攥緊了拳頭,眼前裡爆發出希望之光。

  春秋亂世,同樣需有執火之人。

  他們宣揚道義,不就為了拯救萬民?

  後世之國如此困難,都開國了,遑論我們?

  “第一次變革,是懵懂的,註定以失敗告終,但是朕有預感,這一次變革,會帶來深遠之響!”

  “好一個‘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這說明,他們已經做好覺悟!”

  “如此變革,這便是中華炎黃之起源嗎?”

  “……”

  這一刻,各朝皇帝都激動了。

  李杜王孟等詩人,更是忍不住落淚。

  他們之中太多鬱郁不得志的人了,空有一腔抱負,卻無從施展。

  布衣清廉,下貶職至邊關之地,這六人,替他們發聲了。

  誰說讀書人無法拯天下?

  生逢亂世,當權者、底層者都被懵逼了,恰恰是這群讀書人看得最清楚,最明白的。

  無論結果如何,已經不重要了。

  只要這六人決定用生命與鮮血來變法,他們就是成功的。

  筆做武器,思想做後盾,他們的身後是億萬黎民百姓,何懼之?

  “呼……”

  盤點到這裡,江離也不禁長長鬆了一口,面目嚴肅。

  其實嚴格來說,他應該從這裡開始剪輯的,但是時代大背景太混亂,他怕那些朝代的帝王看不明白,不懂得後事如何。

  所以,才從末清開始剪輯。

  封建腐敗無能,末清將這六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而從這六人開始,真正的時代,現在才開始。

  他在鍵盤上敲下幾行字。

  【1898年,這一年是‘戊戌’年。】

  【開春之際,膠州、旅順既失,南海先生上書痛哭論國事,請改革。】

  【曰:“今日在我國而言改革,凡百政事皆第二著也,若第一著則惟當變科舉,廢八股取士之制,使舉國之士,鹹棄其頑固謬陋之學,以講求實用之學,則天下之人如瞽者忽開目,恍然於萬國強弱之故,愛國之心自生,人才自出矣。此關一破,則一切新政之根芽已立矣。”】

  【六人被稱為‘戊戌六君子’,聯名上書,更改官報,宣揚變法內容,准許地方官及士民上書,改用西洋軍事訓練,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餉須支,廢八股文、鄉試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並予以國外留學政策,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