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離 作品

第44章 數千年未有之變局,要在此刻上演!

  【亂世紛爭,誰能把握住機會?一舉稱雄?】

  畫面展現。

  詹天佑正式投入中華鐵路建設之路,開始修建京張鐵路。翌年,八達嶺隧道修建完成。

  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鐵路便是國脈’的重要性。

  這也為未來一場席捲全國的保護鐵路運動埋下隱患。

  另一邊。

  陳獨修從東瀛留學歸來了。

  他留著一頭乾淨利落的短髮,踏入了杭城陸軍小學的學堂,他開始教書。

  歷史與人文。

  這是他希望眼前這群還處於含苞待放的年紀的孩子們應該懂得的。

  歷史,應當刻進他們的思想與血液中。

  這一刻,他表情嚴肅,喃喃自語:“是時候了。”

  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新文化,屬於他與另外一位姓李的年輕人。

  南陳北李。

  此刻,一位身著長袍,戴著眼鏡的男子走出津城北洋法政學校。

  他是李大朝。

  周圍的人還以為他是這裡的老師,可那一年,他還不滿二十。

  是國勢之危機,讓他早早的明白了,唯有急思深研真理,方能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

  回到教室,李大朝望著報紙上一行深色醒目的大字:清之將亡,仁人志士奮起尋求救國之道!

  陷入了沉思。

  古今一心,他拿起筆,憤然寫下《登樓雜感》詩篇。

  “感慨韶華似水流,湖山對我不勝愁。

  驚聞北塞馳胡馬,空著南冠泣楚囚。

  家國十年多隱恨,英雄千載幾荒丘。

  海天寥落閒雲去,淚灑西風獨倚樓。”

  這只是冰山一角。

  天下有志之士何其多,都在做事。

  遠在大洋彼岸的德意志。

  蔡元培正在深夜苦讀,他拋棄國內所取得的一切,孑然一身,前往德意志,欲以學識救國。

  那一年,他三十四歲,卻仍是程門立雪的熱血兒!

  東瀛。

  周樹人還在東瀛,此時的他,師從章炳麟,並與其弟弟周作人開始翻譯《域外小說集》。

  彼時,革命之使命早已深入他的心中,哪怕生活艱難,也要進行!

  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