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村 作品

第132章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但,要讓習慣燒木炭的大楚百姓,接受燒煤炭,終究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不出意外,將會十分漫長。

  而且,隨著北方的天氣一天天回暖,失去取暖這一主要需求,短期之內,兩者的銷量極有可能會出現下滑。

  這個時候,要想繼續維持源源不斷的財富積累,就必須更多的開源。

  為此,楚嬴首先想到了提煉精鹽這門技術。

  順城這片,作為北燕最北端的苦寒之地,可以說什麼都缺,唯獨不缺的就是岩鹽。

  這些粗糲又帶有毒性的礦物鹽,對於本地商賈來說,基本沒什麼太大價值。

  可,落在楚嬴這種現代人眼中,這就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利用竹炭製成的簡易過濾裝置,反覆過濾,去除雜質和色素,再用化學手段中和微毒的酸鹼成分。

  這些不值錢的岩鹽,立刻就可以變成價值十倍不止的精鹽。

  在生產力嚴重落後的古代社會,鹽和鐵,可以說是最賺錢的兩門生意。

  儘管楚嬴如今,已經有了一座灌鋼法改良的冶煉工坊。

  但煉出的半成品,除了打造鐵皮爐和刀劍,他後續還有一系列安排。

  比如,製作先進農具,建造水力作坊,甚至生產槍炮……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鋼鐵。

  以他們目前這點產量,自己尚且都不夠用,自然更沒有剩餘拿出去換錢。

  也因此,開闢精鹽這門生意就顯得尤為重要。

  他一個無權無勢的皇家棄子,想要建設封地,發展自己的勢力,除了依靠自己掌握的技能,別無他法。

  為了儘早建立精鹽提純的標準流程,這段時間,楚嬴一有空就會叫上王秀珠。

  兩人藉助蘇立家廚房改造的簡陋實驗室,反覆試驗,總算在前兩天弄出了第一批樣品。

  之前楚嬴給秋蘭說的一筆新的大生意,指的就是這個。

  他很有信心,這批精鹽一旦以略高市價的價格放出去,可以迅速搶佔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