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龍女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三章 這吳儂軟語得學啊,多學一門方言好啊

“好好看看吧,你們都抬起頭來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給朕看半個時辰!”

“朕送你們一句話,輝煌時刻誰都有,別拿一刻當永久。”李治在一旁貼心地補刀。

他也不是亂說,牛李黨爭的爭字,體現在雙方輪流執政之上。唐武宗時,李黨達到鼎盛,牛黨紛紛被罷免;唐宣宗的前期,由於宣宗李忱有些戒懼李德裕的權勢,李黨紛紛被貶謫到地方為官。最終以牛黨苟延殘喘、李黨離開中央而結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之嘆。

關於如何深度改革,李世民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唐朝的黨爭,也和他的制度有關。崔造曾提出把所有行政權都集中到宰相府署的主張,因遭到以浙西節度使韓滉為首的節度使們的反對而未能實行。唐順宗時王叔文、王伾改革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藩鎮將領的反對。唐憲宗時的宰相武元衡也因要攻打淮西節度使而被平盧節度使的刺客刺殺。

這時的皇帝和中央政權早已失去了昔日的權威,而“太宗遺風”,又常常使失勢的宰相得不到應有的處理,只是讓他們出任一方節度使;而得勢的節度使反而又入朝為相。它不但不利於矛盾的解決,反而更加助長了中央與藩鎮、中央官員與中央官員之間的鬥爭。升為宰相者為保相位極力勾結部分官僚、宦官。

甚至一些地方節度使,互為表裡,竭力抑制出為節度使的政敵再度入朝為相;出為節度使者,則利用在地方上的權勢肆意聚斂財富,買通中央一些官僚、宦官,聯合某些節度使互為聲勢,處心積慮地想恢復失去的相位。皇帝大權旁落,又無力控制局面,致使黨爭愈演愈烈。整個官場成為官僚、宦官、藩鎮將領的爭權奪利的競技場。因此,藩鎮割據勢力與中央政權的矛盾就成為牛李黨爭的重要條件之一。

宦官集團的內部鬥爭是牛李黨爭的總後臺。宦官專政是唐後期歷史上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中唐宦官勢力的膨脹,侵害了官僚集團的利益,於是官僚集團便與宦官集團展開了一場爭權奪利的鬥爭,史學界把這場鬥爭稱為“南衙北司”之爭。

然而,如果把“南衙北司”之爭用於安史亂後到憲宗諸朝,還有其準確真實的意義;如果再用於憲宗以後諸朝,就不太符合歷史實際了。因為透過順宗時的“二王八司馬”事件,文宗時的“甘露之變”,“南衙”(官僚集團)已經完全為“北司”(宦官集團)擊敗。牛李黨爭的兩派官僚集團,已經完全依附於宮廷中宦官勢力之下。

而老李現在將節度使和宦官這兩個黨爭的不安分因素拔除之後,現在需要解決的就是庶族地主和世家門閥之間的爭鬥和分歧了。

李清也不關心李世民是怎麼解決的,總之就是一句話,相信李哥就完了。

他又不是搞政治的高手,有那時間回家學兒食xi……不好嗎?

穆宗朝李世民選擇讓他的兒子小李治來做皇帝,結果小李治在微信電話裡聽到這個離譜的要求,果斷開潤!

潤!

他和長孫皇后打了個招呼,拎著包跑到了洪武朝。

老朱當時正看電視劇呢,知道這件事兒之後也沒當回事兒,便讓李治在洪武朝暫時住下了。他覺得李治可能是想來串串門,根本就沒想到是因為不想當皇帝而逃跑。

說來也是,想當初皇帝只有一個的時候,大家都是搶著當;而現在皇帝成了大鍋飯了,人人都有,反而就沒那麼香了。

李世民無奈之下,只能選擇讓原本在肅宗朝的那個李倓過來繼承帝位。

歷史上追封的承天皇帝李倓,現在終於也圓了夢,如願成為了皇帝。

分別的那天,兩個李豫抱著好弟弟,哭的一塌糊塗。

代宗朝的李豫可是經歷過喪弟之痛的,甚至還把弟弟追封為承天皇帝……兄弟之情,可見一斑。

而建武朝的李泰也正式禪讓,將皇位扔給了通過了劉禪試煉的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