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蛾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六章:探求的“意義”

    “瓦”,亦或者說,“瓷”,較常見的製作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日曬”另一種則是“火燒”——但在這山區,尤其是地形算得上“險要”天空被遮蔽大半陽光並不算太烈也確實很難長時間維持的“山區”,“瓷”、“瓦”的製作恐怕都只能依靠“火燒”為主;但這裡又有另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了,那就是一路下來——或者說自打發現那些黏土製的瓦片之後的“一路下來”,芯啟都在有意無意地觀察著這地方的土質……

    ……然後他沒看到有特別適合製作瓦片的那種土……有固定的“採土點”嗎?仔細想想有些屋頂似乎也是草杆鋪的,但上面那些又長又直的纖維杆子……

    ……自己似乎……也沒在路邊的其他植物身上看到啊?

    “……”若說這一塊地形複雜其他地方有隱蔽的“採土點”、“採草點”而自己沒發現,芯啟還是勉勉強強能夠相信的;但這裡他不得不面對一個很現實很嚴肅的問題,那就是“人”的“創造力”其實是相當糟糕的,糟糕到什麼程度呢?之前沒接觸過的東西他們幾乎不可能很自然地接受——這就是為什麼縱觀大部分歷史做出優秀開創性貢獻的往往都只是單一個人,而所謂“科研團隊”,則經常只是“幫襯”甚至壓根沒幹實事只是“掛”了個“名”而已——事實上“科研團隊”本便不適合開創性太強的工作,他們勞動力充足但思路分散很難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因此相對“鑽研已知的部分並將之系統化精細化改進化”而言,“開創全新事物”實在不是“團隊”所擅長的工作;但那還好了,至少還算是在幹著實事、勉強有點料的了,而對於確確實實沒料的那些人呢?

    ……他們所幹的事兒可就“美妙”得多了——誇張化已知的事物,將簡單的東西說得很複雜,甚至直接開始“妄想”,亦或者說,“造謠”……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不希望別人聽得懂自己所說的話——這事兒芯啟可見得相當多了,或者說,其他不提單指他曾經還是“教師”的那段時間裡,這情況想“見不到”恐怕都沒那麼容易——教師教師,能將複雜的東西講得簡明易懂通俗有趣那才是好教師,若是連順應對方的思路給出恰當的例子都不會,那頂多只能叫“自己瞎想”而根本稱不上真正的“教師”——有時候他也會認真思考這也許就是人類的發展從未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快的原因,實際情況擺在這兒想不代入考慮都不行,也許確實存在能將所有有價值的想法均代入思考並給出中肯評階的學術場所,但不管怎麼樣他始終都不能欺騙自己的親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