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後知誰在 作品

第六十三章:水殿龍舟,帝王迷思


碧波千里,青山銜黛。豔陽天裡,江南的湖光山色徐徐後退。

慕容復等人乘坐的是一條五丈長的大船,約等於這個時代的豪華遊輪,因此足足花了幾百兩銀子才租下。

船艙很大,除了僕役,同行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房間。

已經兩天了,慕容復還在回味那天夜晚,王語嫣的繾綣青絲,似水柔情。

他輕嘆一聲。

難怪古話常說溫柔鄉乃英雄冢。真正的英雄尚且得在美人海棠春睡、梨花帶雨的嬌態下敗陣,何況自己這個假英雄,照這樣的話,自己的武功應當屬於古墓派的路數。

他自嘲地笑笑,自己當真跟胸懷大志四個字沒什麼關係,硬要往這方面靠的話,自己更像是一頭騾子,被一條名為命運的鞭子驅趕著,不得不往前走。

離開前他特地吩咐鄧百川,讓其留意一下能不能收購一下姑蘇附近存在的礦山之類的資產。

鄧百川大為震驚。

不是說慕容家拿不出這筆銀子,而是因為慕容家此前經營的一直是客棧、茶樓、錢莊、田莊之類的資產,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主要經營範圍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

按照大宋某些高人的理論,第三產業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一個國度只有第三產業的佔比越大,才能興旺發達,國富民強。甚至個別走火入魔的高人提出放棄農業,全部糧食依靠進口的高論,全民投入第三產業。

這一理論很多年一直屬於寫在教科書裡的聖經寶典,多年來一直沒人質疑其正確性,不知道現在改了沒有,高人的臉腫了沒有。

總之就是像挖礦啥的屬於吃力不討好,白費勁。

要不是老爺們多少食點人間煙火,那是連地也不想種啊。

以前,慕容復讀到李紳假模假式同情農民的《憫農》一詩,開篇一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就讓慕容復冷笑連連,直言,這作者一看就沒有種過地,一顆稻穗撐死了不會超過五百顆子,這還是現代的稻種都是經過了優選優育的情況,放古代只會更低。而且稻子不是春種秋收,是春種夏收,種兩季,如果真的能像作者寫的那樣那就真的沒有農夫會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