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2801章 被成本優勢擊潰的科技信仰

 過去這些年,國內在電子產品的製造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最值得稱道的當然就是電腦和手機供應鏈體系的完善。到了今天,別看電腦公司國外還有惠普和戴爾能玩得轉,手機公司還有三星和蘋果無比強大,可他們的市場競爭力都離不開國內的供應鏈體系。 

 智能手機產業才剛剛發展起來,也許看得還不是太清楚。 

 可是電腦行業已經由盛轉衰了。 

 這就太有代表性了。 

 二三十年前,電腦公司統治著全球的科技產業,像微軟、奧多比、甲骨文這些科技巨頭,都是為電腦公司做配套服務起來的。當年的蘋果公司,真正的名字是蘋果電腦公司。 

 全球至少有上百家有競爭力的電腦公司,都是科技人才最嚮往的地方。 

 可很快,一大批的公司就倒下了。 

 運氣好的,被收購了。 

 運氣差的,就直接破產或者整個電腦業務都被裁掉了。 

 一家來自國內的很不起眼的根本沒啥技術含量的靠著倒賣家電起家的聯想公司,卻迅速的崛起,打敗了一系列引領著全球科技走向的大公司們活了下來,這難免會讓很多人感到唏噓。 

 曾經讓無數人心懷崇敬的科技,在成本面前不堪一擊! 

 科技的神聖感蕩然無存。 

 原來,所謂的科技竟然這樣的脆弱不堪,短短几年時間,一大批的擁有著強大技術實力的電腦公司,就能被一家沒啥技術只玩組裝的公司給打敗……連曾經佔據著全球pC市場80%份額的iBm都玩不動了,都繳械投降把電腦業務給拆分賣掉了。 

 戴爾和惠普還能活下去,為啥? 

 不是因為這倆公司比其他的那些電腦公司技術水平高,而是這倆公司都選擇了正確的戰略方向,在技術和貿易的側重裡,都選擇了後者。其實這倆公司也沒啥技術含量,也因為這倆公司的技術含量不夠,知道玩技術玩不過競爭對手,就沒有一門心思的搞技術研究,而是在供應鏈的管理上下足了工夫,都不約選擇了國內市場。 

 這就跟搶地盤一樣。 

 誰先討好了國內市場,誰能堅定的看多中國,誰能先跟國內強大又完善的電腦供應鏈體系打通了關係,誰就能在這行業裡生存下去。 

 不僅是國際市場,國內市場也一樣。 

 那些野心勃勃想玩技術的,有一家算一家都死了,其中就包括著紫微星的獨立董事之一史餘柱的巨人集團,這事他還專門跟周不器說過,讓他做科技研發一定要小心,要慎重,別把自己給玩死了。 

 因為當年的巨人電腦,在國內也很有市場競爭力。 

 巨人是當年國內最強大的民營科技巨頭,他還為此登頂國內首富。 

 然後,就有點飄了。 

 很多人都知道,巨人集團的破產,是因為有領導過去指點他,說是他應該調整巨人大廈的建造方案,應該建得更恢弘、更壯觀,給他造成了資金流斷裂,公司破產。 

 這只是表面原因。 

 背後還有更深的原因,其中有保健品行業的整頓,以及巨人電腦的完蛋。 

 為啥巨人電腦完了? 

 因為史餘柱當首富了,覺得自己應該響應號召,也應該聽從一些領導的指示和安排,做一點應該做的事了,然後就開始重資投入朝著科技的方向去發展了……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悽慘,研發成本最終一定會落在產品身上,計入產品的成本中去。昂貴的巨人電腦,完蛋的速度之快就跟過山車似的,前一眼還是行業巔峰,再轉眼一看……死翹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