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573章 念《酒誥》

 佛教本來是“胡教”,地位算不上多高。最早得到官方推崇,是在後趙的時候。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是中亞那邊過來的胡人,石趙政權對於佛教很是青睞,佛教教義也有利於讓民眾在亂世中麻醉自己。 

 而金刀讖的影響,已經觸及了王朝頂層。南齊取代劉宋之後,蕭道成有次拿金飾的小刀吃瓜,大臣立刻勸諫說,宮廷內外都在盛傳金刀的說法,不可以觸及這個忌諱。蕭道成很是擔心,最後決定把宮裡所有金柄的器具全都換掉。 

 而且,在南北朝那會兒,卯金刀的讖諱,還和佛教結合了起來。 

 在紫帳汗國這邊,金刀有特殊的含義。據說最早在王莽統治的時候,就有“卯金刀”的讖諱出現,認為劉氏將要復興。東漢滅亡之後,在長期的分裂戰亂中,這類讖諱更是層出不窮。不管是有野心的官吏還是揭竿而起的百姓,都很喜歡以此作為號召。 

 竇建德被殺之後,他的舊部聚集起來,準備反抗,就決定打起劉氏的旗號。一開始,他們找到竇建德的將領劉雅,劉雅不願意接受,被眾人殺死,隨後找到了另一箇舊將劉黑闥。劉黑闥接受了提議,就這樣被推舉為首領。 

 從結果看,這個口號也確實有用。劉黑闥的部眾,人數一直不多,士氣卻高的驚人。唐軍兩千多人,都打不過他百來個手下。事情鬧大之後,李淵立刻派人鎮壓,但又擔心李世民功勞太高,故意不讓他去,調動附近的將領李神通等人去迎敵。 

 唐軍人多勢眾,軍陣延綿十餘里。劉黑闥的人少,為了防止被包抄,儘量拉寬正面,竟然把縱深減少到了單行,背靠河堤迎戰。開戰時唐軍趁著風向有利,開始衝擊,卻遲遲不能打穿這個瘋狂的陣型。僵持了一段時間,風向逆轉,吹向唐軍,劉黑闥部趁機反攻,唐軍大敗,李神通逃走,士卒軍械損失了三分之二。 

 在整個歷史上,都少有這麼離譜的戰鬥。像後世有名的“細紅線”,其實就是時人的炒作,雙方都沒打起來。這種實打實的交鋒,實在是太少見了。 

 唐之後,金刀讖逐漸沒有之前那麼出名了,但大家對此還是有記憶的。紫帳汗國建立的時候,就聲稱,卯屬木,刀屬鐵。汗室的先祖,取蒙古語中發音近似的“鐵木金”作為名諱,同樣也是“卯金刀”的意思。他們從秦地來,要到大秦國稱王,順應古老的預言,在世間振興王道。 

 只是,中原人聽得懂這些,歐洲人卻不然。這邊的文盲程度高到慘不忍睹,絕大部分人連本地兩代人之前的歷史,都兩眼一抹黑,何況這麼冷僻的東西。所以,很長時間,都沒有什麼影響力,也就是在內部當做個傳統,這麼流傳著。 

 郭康也不知道他們當時怎麼想的,不過既然形成習慣了,那就也就這樣了。 

 這刀和其他禮服配件一樣,屬於重要儀式上才需要攜帶的,但狄奧多拉非要他天天掛著,好像就得炫耀得讓全城都知道一樣。不過,郭康確實不是喜歡顯擺的人,她不管的時候,也不想這麼張揚。 

 現在,朝廷已經開始組織軍團,郭康因為之前叛亂中表現出色,得到了個千夫長的任命,今天那身衣服,就是這麼來的。不過郭康自己,同樣覺得這張揚過頭了。 

 軍團裡的千夫長,已經算是高級職務了,對應的是地方上的戰團長。他這個職務,比其他夥伴都高了不少,甚至比他義父和叔叔們,起點都高。 

 紫帳汗國的軍官名稱,也在模仿古羅馬時代的編制,以此增加自己的合法性。很多軍職乃至虛職,都用了起來。 

 在古典時代,軍團長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元老和總督們掛名的職務,實際指揮是由軍團副將,和六名將校負責。在他們之下,還有各種履行特定職權的軍吏,和各個百夫長。不過,這個制度已經太久遠了,長期以來,軍制和官職名稱經常變來變去,出現名不副實、乃至編制倒掛的情況。而到1204年之後,東羅馬那個樣子,估計也用不上這些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