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3 章 表音



謝拾笑了笑:“最大功臣難道不是你這“狗頭軍師”?激將法可是你出的主意啊。”




[什麼狗頭軍師!]這話胖狸貓可就不愛聽了,[——是智慧無雙的狸仙大人!]




謝拾:“是是是,智慧無雙的狸仙大人!小子三生有幸,方得狸仙大人點撥!”




[咳咳,倒也不必如此。]胖狸貓頓時美滋滋地翹起尾巴,[本狸仙固然是智慧無雙,你能從善如流,亦是人間罕有。]




互吹模式開啟中……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一人一統享受著快活的空氣,謝竹卻墜入痛苦的學習地獄。




她之所以總是逃避讀書識字,並非全然出於厭學,也有她的確不具備天賦的緣故。




倘若小蕙仙在習文上的天賦有十點,那麼謝竹恐怕只有三點,甚至不及一般人。




如此,她想維護姑姑的尊嚴實在很難。只堅持了幾日,謝竹便忍不住想要放棄了。




謝拾同樣意識到了她的問題。




現下給蒙童啟蒙的書籍多是三百千與《孝經》。一般私塾先生的做法便是一遍又一遍領著蒙童一句一句地反覆誦讀,縱然不認識文字,讀得多了,自然能背。再對每句話進行逐字拆解,教蒙童讀音與釋義。




當初謝拾便是這麼學的。




可縱使蒙童學會三百千,日後再讀別的書,遇上未曾學過的字,依舊不認識——這時就得用到《說文》這類字典工具書。




字典工具書自古至今不少。只是諸夏文字不同於外邦文字,並非表音字母,而是象形文字,因而注音時往往用“反切法”。




昔日謝拾習四書時,讀的就並非只有原文的四書,而是有先賢註解的四書,其註解中不止有義理,還有生僻字的反切注音。




何謂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如“拾”之一字,《說文》注音“是執切”,取“是”之聲(sh),“執”之韻(i)。




這種注音方式,對於初初啟蒙的蒙童而言,無疑頗為複雜。試想若“是”與“執”蒙童依舊不識,莫非還要繼續反切下去?




故而謝拾以為反切法繁瑣。




小蕙仙這種聰明的學生也就罷了,如謝竹這等天資不足的,用反切法教她識字,入門的門檻未免有些高——謝拾既提升不了她的天資,便琢磨著可否將門檻降低些?




此時便是用到學海的時候了。




謝拾毫不吝惜積分,從學海中收集到一堆涉及古今語言文字音韻演變的書籍——此前並不曾特意瞭解語言文字學的謝拾啃完這一堆書籍,果然便有了思路。




反切法學習起來之所以門檻不低,有著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來同一




個字在不同的書中有不同的反切法注音,從來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有時候甚至是以方言注音;二來古今異調,聲韻亦隨之而變,如此一來,古籍上的反切法注音就未必準確了。




而這個問題,前人早有改進。




早在唐末,便有守溫和尚仿照梵文創造三十字母,宋人又在其基礎上添加了六個字母,合三十六字母,以此擺脫不同的書中反切法注音不一的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守溫三十六字母並未獲得推廣,大齊的蒙童識字依舊是拿到哪本書就學習其上的反切注音。




謝拾大概明白守溫三十六字母何以流傳不廣,所謂的三十六字母,其實就是三十六個諸夏文字,每個字代表著一個音素。如三十六字母之一的“並”代表音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