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青色 作品

第245章 NBA球隊的收支

 整份資料中英文結合,英文在上邊,漢字在下邊,像極了中國小學時期的拼音作業,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麥肯錫公司的服務態度與專業性。 

 通過閱讀,林溯才知道nBA球隊的收入基本上由三部分組成: 

 一是聯盟分紅,其中包括轉播、相關產品以及大市場球隊收入分享(扶貧)等。 

 二是門票和球館相關服務收入。 

 三是球迷商店的商品銷售以及廣告贊助金。 

 在這三項中,第一項是聯盟給的,其他兩項則要靠球隊自己運營,其中最大份額是門票和球館的相關收入,約佔球隊總收入的四分之一。 

 而球隊門票收入的多少又跟球隊所在城市的球市是否火爆掛鉤,實際上nBA更喜歡用“大市場”與“小市場”來形容球市。 

 這裡邊的“大”與“小”不是地理面積概念,而是經濟概念,有兩個重要的參考數值,一是家庭入息中位數,該數據體現一個地區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 

 二是媒體指數,也就是媒體發達程度,這項指標影響球隊的曝光度以及在轉播方面的收益。 

 最好的“大市場”代表就是背靠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尼克斯隊了,雖然球隊戰績連年稀爛,但是他們的年收入高達4.26億美元,全聯盟第一。 

 淨利潤方面尼克斯也以1.4億美元排在nBA聯盟的頭名,僅門票收入一項,尼克斯每年就能入賬1.3億美元。 

 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大市場”就等於賺錢,而尼克斯隊可以說是躺著賺錢的典範。 

 至於“小市場”的代表則是以魔術、雄鹿、灰熊、馬刺這些球隊為代表,如果球隊經營不善或者戰績不理想,那就會陷入虧錢的怪圈。 

 好在,nBA聯盟還是會給予“小市場”球隊一些補貼。 

 在新版的勞資協議中,資方內部就一項“劫富濟貧”的條款達成了一致,該條款規定,收入高的球隊,要給虧損的隊伍分紅。 

 當然,並不是所有“小市場”球隊都是虧錢的,雷霆隊就是一個另類。 

 俄克拉荷馬是小市場,俄城的家庭入息中位數全美排名第148,當地居民的消費能力並不是很強,但雷霆還是能夠年入2.22億美元,利潤6400萬美元排在nBA球隊第七位…… 

 查內爾收集的這份資料極其詳盡,舉例論證說明也是非常有說服力,林溯與女友看得津津有味,一點沒有看大段資料的枯燥感。 

 營收篇看完,林溯兩人又將目光轉向支出篇,查內爾女士和她手下的私人則是極其有職業素養,安心等待僱主瀏覽文件。 

 在nBA球隊的花銷中,最大額支出是球員工資,根據每支球隊的具體情況不同,約佔支出的50%至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