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雖遠必誅的極限

 兩日後。

 柳塵順利抵達南澳府。

 隨行的還有太史修、郭泰以及四名武裝精銳。

 之所以選擇相對貧瘠的南澳府,主要因為兩邊爭奪的土地,眼下就隸屬南澳府,所以爭端最多的地方,自然也在這裡。

 “此處名叫陽州,再往北二十里,就是發現稀有資源的仁昌縣,同樣隸屬陽州,雙方派遣的對峙民兵,則主要集中在仁昌縣的西邊。”

 來到一家客棧,剛安頓下來,太史修便拿出地圖解釋道。

 至於為什麼是民兵,主要是因為在域外雖然也有正規軍,但新宋的規矩是“政不管軍”,所以正規軍一直都只歸祖庭的兵部和樞密院調度指揮。

 其作用就是剿滅叛亂以及匪寇。

 而知府所能使用的武裝力量,主要是衙兵以及自建民兵。

 同樣的,這些力量也受嚴格管束,其中衙兵比較散,主要分部在各州府當中,一般不能大規模跨境調動。

 而民兵則不同,有編制,但只屬於民間保護力量,並且各府當中,不管區域多大,民兵人數都不能超過兩萬,超過即可判定為造反。

 這些人,平時也參與生產,但會接受一定程度的操練,遇到突發狀況,才能由知府自行調動。

 但也是臨時防禦為主,撐到正規軍到來即可。

 “兩邊對峙人數有多少?”柳塵隨口問道。

 “總共七萬人。”太史修答道。

 “七萬?”柳塵皺了皺眉,“朝廷規定,各府民兵人數不得超過兩萬,這兩府之爭,為什麼還多出了三萬人?”

 一旁的郭泰則答道:“不管什麼規定,只要有心去找,總能找到漏洞,北澳府就是利用了其中的漏洞。”

 “什麼漏洞?”柳塵問道。

 郭泰解釋道:“朝廷規定各府民兵人數不得超過兩萬,但北澳府的知府,在開拓之初,報的就是三個府。”

 “其中北澳府是真正的府,另外兩個,則是偽府,空有府名和一小片荒蕪地區,但朝廷的政策卻都能一條不差的享受到。”

 柳塵聽後皺眉說道:“尚書省和樞密院難道都沒出面制止嗎!”

 “這其實吧,倒也不能全怪他們。”太史修這時候解釋道:“當初開拓者進入新大陸以後,因為地域廣袤,有些地方,正規軍也照顧不過來。”

 “那些地方,急需武裝力量掃滅敵軍,但礙於朝廷規矩,就不得不開闢偽府,來擴充民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