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滿庭 作品

70.第 70 章 洛陽局勢

 與其說大唐的皇位是從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再到李隆基,倒不如說其實是武則天和李隆基之間的交鋒。

 從神龍政變,一直到武惠妃去世,一直都是武則天派系勢力和李隆基派系勢力之間的鬥爭。

 東都洛陽是武則天時期的大唐都城,而武則天的攝政時間又遠遠不僅是她在位的那些年,唐高宗李治就很喜歡待在洛陽,早在一聖臨朝時期,武則天就開始經營洛陽了。

 武則天遷都洛陽,或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要避開長安這邊的李唐傳統勢力。

 洛陽和長安,背後代表的其實是河東貴族和關隴貴族,關隴貴族就是跟隨李家發家的這一批貴族,從唐朝建立起就將根紮在了長安,河東貴族則是後起之秀,他們也想在朝堂上謀取位置,可朝堂上的勢力早已被關隴貴族瓜分完了,河東貴族想要進長安爭奪權勢並不容易。

 武則天就是很聰明地利用了世家派系之間的鬥爭,聯合河東貴族,利用他們想從關隴集團手中搶肉吃的心理,定都洛陽坐穩了皇位。

 關隴貴族自然不甘心,於是李隆基就看中了這一點,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在武則天晚年時將權柄拿了回來。

 李隆基除了帝王之外的另一層身份,是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表人,關隴貴族協助他登基,李隆基也投桃報李紮根在長安,徹底冷落洛陽,也就是重用關隴貴族,打壓河東集團。

 只是長安的糧食不夠吃這是不以李隆基和關隴集團的意志為轉移的,畢竟就算是皇帝和世家也沒辦法憑空變出來糧食。

 這時候就需要有能力的臣子來為帝王排憂解難了。

 李林甫就出現了,李林甫通過兩個手段讓長安“富”了起來,成功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睞,青雲直上,順利做到右相。

 其一就是和糴法,在豐收的年份,朝廷低價收購糧食儲存起來,等到饑荒的年份再賣出去。

 聽起來很好,豐年收糧荒年放糧,看似是對百姓有利的好事。

 李長安盯著她剛剛找出來的有關“和糴法”的文書撇撇嘴,很快就梳理出了其中的本質。

 低價收糧,高價賣糧,朝廷從中就能賺一大筆錢。可是仔細想一想就知道在這中間完全沒有新的商品被生產出來,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生產這個過程,想清楚了這個本質後再看和糴法就很清楚了。

 朝廷賺了一大筆錢,可天底下的錢就這麼多,朝廷賺到了錢,那誰損失了錢呢?需要在荒年高價買糧食吃的百姓損失了錢唄。

 要是真想豐年儲糧以備荒年,那在荒年往外賣糧就不應該按照荒年的市場價往外賣,而應該按照買糧食那年的價格往外賣,這才能夠調節市場上的糧食價格,讓百姓吃得起糧。

 低價買高價賣,這就是朝廷當了一個最大的糧食商,與民爭利,從百姓手裡搜刮錢財。

 不過這還不是李林甫做得最損的事。

 李林甫的第一個方法叫做賦粟助漕,通俗講就是既然從洛陽將糧食漕運到長安來花費巨大,那就讓百姓多交點稅彌補漕運費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