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三一六章 後方(三)

  最近的日報,頭版肯定是前線的戰事,當然都是護衛軍大勝的消息。

  這樣的宣傳不僅僅能夠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還能夠鼓舞大家去支持戰爭。

  她在第二版的角落看到一篇佔地不大的報道,報道的內容是鳳山縣的一個梁姓富商向官府捐獻了一百擔糧食支持前線的作戰。

  梁家原本是泉州人士,被滿清官府強制遷移到東番島,已經有三代人,驚聞護衛軍收復泉州,心中激動不已,奈何自己老邁,只能捐出家中存糧,略盡綿薄之力,希望大軍早日定鼎中原。

  同時這個梁家家主還將自己的長孫送到軍中,積極響應華族徵兵的號召。

  這樣的正面典型給的版面太小了,甚至從文章的內容可以看出主編進行了縮減。

  “移到頭版末尾。”楊瑛瑛標註道。

  她時常聽董良講述一些宣傳的要點。宣傳是官府手中的工具,用的好了,勝過千軍萬馬。

  宣傳工作要突出目的性、時效性。這個時候華族的重心是對南方几省的戰爭,而華族能夠將這場戰爭進行到什麼程度,就看華族後方的支持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那麼當前宣傳工作的目標就應該服務於戰爭。報道大勝的消息,讓百姓有信心,報道一些正面的事情,讓大家可以有樣學樣地去做。

  首發&:塔>-讀小說

  雖然分了土地,但是此時華族的普通百姓手中其實並沒有多少餘錢、餘糧,他們能夠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勞動。

  只有那些沒有惡跡,家中多餘的土地被華族贖買了的士紳手中有錢、有糧,這些人現在大部分都轉變成商人了,他們在華族的號召下投資工廠或者是商貿,一些人嚐到了甜頭,從一開始對華族的憎恨轉變為感激。

  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楊瑛瑛心想這些人有錢人之間都會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那麼自己這次乾脆將那個姓梁的財主捧得高高的,讓其他人看著,他們會怎麼想?

  報紙上的報道只是一部分,下一步可以讓地方公署去給他家發個牌匾,甚至以元首府的名義發個嘉獎令。

  她剛剛參加了部長會議,聽到了周藤虎通報的內容,現在前線的大軍進攻很猛,但是各種物資消耗得厲害。

  現在華族的糧食要不是有浙江的海商和廣州的蘇家支持,恐怕早就已經挺不住了。

  前方的仗一打,生產肯定要受到破壞,可以預測,未來一年時間,福建都需要大量的糧食支持。

  偏偏在這個時候,陳得利還計劃與太平軍通商。太平軍點名要求了,交易的商品中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糧食。

  楊秀清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知道打仗最需要的是糧食。當陳得利將玻璃、香皂這些奢侈品給他看了之後,楊秀清絲毫不感興趣,他就是一個要求,要想交易可以,但是必須要涵蓋武器和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