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四二八章 投毒

整座港島上居住著上萬洋人,他們每天消耗的麵包是海量的。

打蛋房中,幾個夥計手中拿著攪拌器,正在快速地攪拌蛋黃液。這是塗在麵包的表層的,讓麵包更加的美觀、酥香。

這裡的是1個獨立的房間,在管事的監視視角之外。

只見1個身材瘦小的工人趁著眾人不注意將1小瓶子藥液放進了蛋液中,這1缸蛋液要塗抹今天出廠的所有面包。

這是1瓶氰化物,是董良指導化學實驗室的人提取出來的。

有史記載金屬氰化物的發現可追溯至1704年,德國的1名染料工人heinrich diesbach在生產染料的過程中意外得到1種深藍色的沉澱物質,作為染料色澤鮮豔、著色力強,性能十分優異,由此命名為“普魯士藍”。

隨後的很長1段時間,人們才瞭解普魯士藍的組成與製備方法。

董良恰好知道1點這東西的製取原理。

華族在工部下面成立了好幾個實驗室,其中包括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電力實驗室、火藥實驗室、蒸汽機研究所以及槍支研究所等。

這些實驗室、研究所都是董良授意成立的,華族通過各種途徑蒐羅的人才和設備都會放在這裡。

他們有的有明確的研究方向,這些研究方向大都是董良設置的,比如火藥實驗室就是專門研究通過硝化反應制取新式的發射藥和炸藥。電力實驗室就是研究發電、電力傳輸和應用。

這些東西,董良可以指點1個方向,但是他自己卻做不出來成體系的實物,畢竟他也不是全能的。他只是1個技工、1個實踐課老師,平時喜歡讀1些科技刊物,還算不上1個科學家。

即使是科學家,也只是擅長自己熟悉的領域。

化學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就比較自由,他們通過華族翻譯過來的刊物和書籍,驗證歐洲此時已經做出的實驗成果。

進而擴展華族自己的基礎化學研究。

董良還指導這些人編制華族自己的元素週期表。

氰化物的製取早就已經在實驗室中實現。

少量製取出來的成品1部分交給了印染廠,1部分交給暗部。

費常海是暗部在廣州發展的1名成員,這人1直以蘇家夥計的身份潛伏在廣州。

這次張家兼併蘇家的產業,費常海進入了張家的麵包作坊。

他終於有機會執行這1計劃。

計劃很早就有了,那就是通過張家的渠道給整個港島的英國人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