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二五章 立場問題


  徐鼎康比董良的年紀要大,已經快要三十歲。

  徐家本就是蘇州地方上的大商賈,家族生意涉獵絲綢、刺繡還有外貿。都是比較賺錢的行當。

  他們家族也有大量的田地。

  因此他們家成了陸劍鋒眼中的肥羊,一開始徐家還委曲求全。

  他們覺得陸劍鋒畢竟是朝廷的人,頂多也就是薅一薅羊毛。

  可是沒想到這個陸劍鋒那麼貪婪,先是薅羊毛,然後放血,最後直接要將肥羊給殺了吃肉。

  徐家這樣的家族可能傳承了幾百年才能夠有今天的規模,他們怎麼可能乖乖妥協。

  好在因為做生意,徐家知道華族的政策。他們以前還排斥華族的均田制。

  傳統的大家族,不管是經商還是做官都熱衷於兼併土地。

  華族土地國有的政策則直接挖了他們兼併土地的根。

  他們發現華族除了均田制對他們不利,其他方面對家族的發展都是非常友好的。

  比如華族鼓勵工商的政策,那真是實實在在的,可不是幾句空話。

  首先,華族治下,道路暢通,沒有了原來的釐卡,以前貿易,運送一批貨物一路上究竟要交多少錢,連商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各個層級的人都想要吃拿卡要。

  現在華族明確了稅制,統一了稅務機關,其他人根本就沒有收稅的資格。

  哪怕有地方上的人私自收錢,商人們也有舉報的渠道。

  華族的律法對百姓要求嚴格,對自己人同樣要求嚴格。

  其次,商業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個地方的商業活動發展情況成了官員考核的重要指標。

  那些地方官員都會對商人客客氣氣的,巴不得那些商人到自己的地盤上開辦店鋪、工坊,這樣還能夠解決當地百姓的就業,地方上的稅收也能夠增加。

  最後徐家選擇了徹底投靠華族。作為徐家年輕一代的佼佼者,徐鼎康得到了家族的鼎力支持。

  他也非常爭氣,很快就是加入了復興會,成為了正式會員,然後組織各大家族暴動,幫助護衛軍輕鬆解放蘇州城。

  他就是以此功勞被提拔為復興會江蘇分會的骨幹。

  就連徐鼎康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可以走上從政的道路。

  現在回想起來簡直就如同夢幻一般,要是他在滿清參加科舉考取功名,要多久才能熬到江寧知府的位置上啊?

  估計至少要五十歲之後吧。而以他商人的出身估計連考進士都很難。

  他想要做官的話大概率要花錢去買。

  徐鼎康還是一個有幾分傲氣的年輕人,年輕人就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上海道工作的那段時間,徐鼎康已經感受到了華族的務實精神。

  他們看一個人工作的能力,而不在意這人的出身,因為華族高層大都出身草根。

  在官員考核的時候也更加註重績效,而很少搞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華族的官府做事情都會先做計劃、預算,然後確定好完成的日期,責任人,簡單明瞭,責任明確。

  在華族做官雖然也要看人情關係,也要站隊,但是總體上來說比滿清的官場清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