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五七章 北平軍議


董良想要在與西方博弈的同時,保持國內的正常發展,那麼就就需要將鬥爭的範圍放在國門之外。

關鍵是這1點也很難做到。

英法等列強也不傻,他們必然是想要將戰火燒到華族的本土。

這樣的話,無論他們想要直接佔領華族的土地,還是迫使華族在經濟主權上做出讓步都更加容易。

董良在離開黃河屯之前還專門接見了投靠華族的索倫將領穆丹。

這支索倫騎兵被改編為巡邏隊,專門負責巡視精奇里江沿岸地區。

要在整個外興安嶺以北都建立據點,成本太高,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成立1支機動巡邏隊是最划算的。

這些索倫兵要的也不多,他們的家人大部分在沙俄人的襲擊中喪生。

至少可以保證他們不會跟沙俄人勾結。

於是歐宗安將這些人中摻入1些華族騎兵,將其編成1支巡邏隊,編制上屬於地方守備隊。

這種辦法與滿清人控制外興安嶺地區的辦法差不多。

滿清時期便有不少巡邏鄂博活躍在邊境地區。

只是後來因為歷次戰爭將索倫兵消耗得太多了。

這種巡邏制度也漸漸廢弛。這才給了沙俄人向黑龍江流域滲透的可乘之機。

有些人以為沙俄翻過烏拉爾山脈,佔領了西伯利亞是1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當地的土著居民似乎沒有任何的抵抗。

實際上這是1種誤解,沙俄人在向東滲透的過程中1直受到當地土著的抵抗。

從1開始的西伯利亞汗國到後來布里亞特蒙古人,還有林中百姓,馴鹿部落都奮勇抵抗沙俄人的入侵。

只是他們的力量太分散了。

這裡貧瘠的自然環境,無法形成大型的聚落。

這就讓他們在抵抗有組織的沙俄人的過程中1直處在劣勢。

而華族的介入,讓荒涼的北境出現了另外1個更加高效的組織。

靠著散兵遊勇無法擊敗有組織的軍隊。

董良覺得華族與沙俄之間的大決戰並不會在北境發生。

華族與沙俄在北境的博弈只會是小規模的。

假如沙俄人想要在北境投入重兵與華族大戰,董良高興還來不及呢。

因為華族可以利用黑龍江流域的水運進行後勤補給。

而沙俄的後勤補給需要翻越烏拉爾山脈運送過來。

很明顯,護衛軍的後勤補給成本更低。

而且此時華族的工業生產能力已經超越沙俄。

這場仗如果這麼打下去,華族顯然必勝。

但是沙俄不傻,他們更有可能將主要的戰場放在西域,也就是哈薩克草原。

如果放在那裡,沙俄人便更有優勢,因為沙俄人可以從伏爾加河流域和西西伯利亞獲得補給。

這裡距離西域比華族更近。

小規模的戰役還可以利用戰術和技巧來取勝。

大規模的戰爭歸根結底打的還是後勤補給能力,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武器裝備。

因此,董良對左季高那邊有些擔心。擔心也沒有辦法,他已經將西域的事情都交給左季高了。

董良南下之後,並沒有直接去福州,而是先回了北平城。

康老8在草原上1路艱難跋涉,幾乎與董良同時到了北平城。

董良索性組織總參謀部的人召開了1場軍事會議,算是對此次北伐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