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九八七章 北疆的秋天(下)


                 秋天來了,北疆反倒是越加的生機盎然。

  迪化城外,華族農科院的一片實驗田中,一個穿著白大褂的胖子正在棉田中忙碌著。

  他從田中那些盛開的棉花中挑選出最為飽滿的,裝在身後的揹簍中。

  完了之後,回到實驗室中開始測量棉絨的長度。

  不知道過了多久,胖子從實驗室中走出來,一臉的興奮。

  他來到老師的辦公室中,高興地說道:“老師,老師,測量結果出來了,咱們實驗田中的棉花比原本的棉絨長了百分之二十。”

  胖子的名字叫韓慶,原本是福州大學堂農學院的學生。

  有一次在學堂街的茶館中與一個政法學堂的學生打嘴炮。

  最後兩人賭氣都報名來了西域。

  本來他們都要去軍中的,但是胖子的體能測試沒有過。

  為了這個事情,那個政法學堂的黃光勝還嘲笑了他一通。

  不過胖子沒有氣餒,他依然堅持要留在西北。

  剛好農科院在這裡開闢了一片實驗田,聽說韓慶是學農學的,立馬將他給招了進來。

  韓慶一開始還有些不情願,但是被眼前的這位老師訓了一頓之後,立馬就想通了。

  為了西北的發展,不一定要上戰場,他們要是能夠適應這裡土地的良種,比打仗做出的貢獻還要大。

  從此之後,韓慶就老老實實地在這裡種田實驗。

  “果然是這樣,西域這裡的光照時間長,氣候乾燥,土質鬆軟,正好適合棉花的生長,同樣的棉花在這裡的生長狀況都要好上很多。”韓慶口中的老師是一個滿臉鬍子的老頭。

  這老頭名叫沈文峰,據說是一個前朝的舉人,但是一直沒有考中進士。

  不過沈文峰酷愛研究農學,精研農書,還在鄉下自己的田中培育良種。

  後來被華族挖到了農科院中,成為了一名研究員。

  這一次在迪化成立的實驗基地就是由他牽頭。

  左季高聽說他們要過來,當即在迪化城外撥付了一千多畝良田給研究院。

  這第一季的棉花是華族從埃及引進的海島棉。這種棉花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光照的需求比較大。

  不過這種棉花在沿海地區種植的效果就不如西域這裡。

  沈文峰接過一個棉花骨朵在手中碾開。

  又抽出了一根纖維仔細觀察。

  “你帶人將較大的花骨朵都挑選出來,送到彈棉廠去將棉子彈出來,明年我們擴大種植的規模。”

  沈文峰琢嚰著將這種棉花與本土的陸地棉花雜交一下試一試,看看能不得到一種耐旱性能更好的品種。

  這種海島棉的棉絨是長,但是花期需要的水量比較多。

  西域這裡的降水少,大部分的水源都是山上的雪水,季節性強。

  以後農田增多之後,用水的矛盾必然加劇。

  作為一個研究員不能只考慮產量問題,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做綜合考量。

  “老師,現在就採摘,我們人手不夠啊。”韓慶一臉的為難。

  胖子本來就怕熱,他去採摘了一揹簍棉花就汗流浹背了。要是將那上百畝棉田都給採收了,自己還不要虛脫啊。

  “人手我已經幫你找到了,不過你要跟著現場指導,告訴他們應該採摘什麼樣的棉花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