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

    ()        共師猜錯了,很不巧,他們叔侄倆的對話,黑夫聽得一清二楚……

    不過黑夫卻沒有去舉報的打算,因為這時候可不是“焚書”事件後加強了言論管制的秦朝,對民間議論還算寬鬆,只要不是公然叫囂造反,或者同情刺殺大王的刺客,基本不會掉腦袋。

    共敖怒罵五十年前的武安君,對家族被戰爭殃及,幾乎死絕憤憤不平,這件事真要追究起來,算是“非所宜言”罪,罰點款就算完事,頂多會讓共敖丟了求盜的位置。

    所以也沒必要為這件對自己無甚裨益的事得罪共氏,替自己再添個仇家。

    故而黑夫乾脆故意偏頭看著城牆,假裝沒聽到,省得麻煩。

    共師似乎是對黑夫年紀輕輕就靠自己升爵當上亭長十分讚賞,有些看好他,便說共敖才剛滿18,比黑夫小一年,算是他的後輩,希望北上途中,請黑夫多關照。

    那共敖卻是滿臉不服,嘀咕道:“一個連氏都沒有的黔首,也能關照得了我?”

    “你這孺子,真不知好歹!”

    共師怒斥道:“黑夫亭長可是簪嫋,不比你高?”

    共敖只是個小公士,在實打實的爵位面前,只好乖乖閉了嘴,不情願地朝黑夫見禮。現在是秦而不是楚,地位高低不靠姓氏,更多是靠爵位、官職來決定。

    說起來,他們先前提及的白起,或許是這種制度最大的受益者了。據說白起是楚國白公勝的後代,又叫公孫起,但他年輕時候,已經淪落到豎人僕役的地位。放在楚國,也就是個不受待見的叛徒子孫,一輩子不可能有出頭之日。但在秦國,白起卻從一介兵伍斬首立功,慢慢成了軍吏,又靠著穰侯魏冉的提攜,一步登天,才有了大放異彩的機會……

    秦楚之間,白起毫不猶豫地選擇秦。

    經過這場插曲之後,黑夫回到了亭舍處,和眾人說了他們會與鄢縣戍卒合在一起上路的事。眾人聞言,紛紛鬆了口氣,這就意味著,自己不必單獨承擔刑徒逃跑的風險了。

    是夜,黑夫看著夜色中黑乎乎的鄢縣城牆,若有所思:“其實共敖說的沒錯,白起在鄢地,在南郡留下的不止是餘威,還有當地人對秦的恨意……”

    鄢郢之戰,從軍事角度來看,是一場漂亮的破國之戰,白起的大膽和軍事才能得到了完美體現。可和白起指揮所有戰例一樣,這場仗死了太多楚人。

    鄢城攻守戰,十數萬人葬身魚腹,因為屍體太多,滿城皆臭,至今城東的陂池仍被稱之為”臭池“。對那場戰爭的記憶也口口相傳,讓共敖這樣的年輕人記憶猶新。

    同樣,郢都之戰裡,又有許多楚人死於非命。

    所以在戰後,鄢、江陵兩地活下來的,幾乎家家戶戶都和秦國有仇,雖然經過五十年的統治,還從秦地遷了不少人過來,但當地人對秦國統治口服而心不服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改觀。

    黑夫這下算是明白,為何見面時杜弦屢屢感慨說“鄢地難治”了。秦王政十九年,南郡備警,除了雲夢澤的盜賊作祟外,也因為江陵、鄢城有些不安穩。

    反倒是在秦楚戰爭裡,沒有遭到太大破壞的安陸等縣,秦國的統治更容易建立。反正對於黔首平民而言,管他是楚國封君還是秦國官吏,給誰交稅不是交?在這個復仇比天大的年代,家裡有沒有人被秦軍砍腦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對秦國的立場。

    “已經立為郡縣五十年的鄢城尚且如此,剛被征服不久的韓、趙、燕等地,對秦的仇視豈不是更嚴重?”

    尤其是趙地,長平之戰留下的傷痕還未痊癒,在邯鄲淪亡遭到屠殺後,恐怕又要加一道新傷。那些慷慨悲歌的燕趙之士,可比南郡楚人更難統治,兩國王室走保代郡、遼東,仍在負隅頑抗。而韓地新鄭,也於九月份爆發了一場反叛,聽說才剛剛平息,潁川郡仍然有些混亂……